“上个世纪初,荷兰首都从海牙迁往阿姆斯特丹,但是其王宫、议会、首相府和中央各部仍留在海牙,而现在阿姆斯特丹仅为法定首都,而海牙却是其行政首都。行政首都是指目前国家的行政部门所在地点,而法定首都是指国家宪法规定的首都。先生,我们也完全可以依着葫芦画个瓢,作为国家象征的总统府、大总统之类府方仍旧留于法定首都的京城,而国务院以及中央各部则迁往西北,行政首都设于西北,想来比直接迁都更易被国民接受。”
望着被自己的提议惊呆的先生以及杨秘书长等人,“目前的那些理由还不够”,徐子敬在心中对己如此想到,现在必须要给先生还有大家一个更为合适的理由。无论是迁都或是迁移行政首都,无疑都是一次政治冒险,没有足以说服众人的理由,这一切都仅只是妄想。
“先生,将行政首都迁往西北,还有一个好处,彻底摆脱府院纠葛,作为国家象征的总统,根本不可能影响到数百公里外的行政部门。”
杨永泰轻声交待一声,作为主任办公厅秘书长的杨永泰一直交待办公厅内的工作人员,绝不可妄言,而徐子敬的最后一句话,显得有些不合时宜,这种念头可以心存,但绝不能表现于表面,尤其是作为先生的身边人,更不能表现出这种态度。
“敬祥,你言过了,大总统为国家象征,虽法律禁其参与政务,但大总统身为国完元首,亦可对政务提出相关见解,亦可以身影响力促进各行政部门切实履行本职,知道吗?”
“秘书长教训的极是,敬祥太过莽撞了!”秘书长的训斥让徐子敬连忙站起身答道,徐子敬清楚为什么秘书长会这么说,很多话不需要说得太明,尤其是一些敏感之语。
“敬祥,不用紧张,来!快坐下!畅卿!年轻人总会一时激动,不用过于严厉。”对杨永泰的态度,司马当然知道原因,于是便面带笑色示意站在那的徐子敬坐下来。不可否认,徐子敬的提议的确打动了司马。
将行政首都迁至西北,这绝对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想法,只不过一旦付之行动,只怕会是阻力重重,届时阻力恐怕不仅仅是在政界,甚至大多数民众亦会反对迁都,这个问题到时要怎么解决?
“敬祥,你的想法是不错,但是其间阻力不容小视!”
“先生,您曾说过,每一个时代,引领时代前进、影响国民的总是一少部分走在时代前端的精英,而我们的党即是汇集着全国各地精英士绅,我党近五十万党员既是我们的民间支撑,我们所要做的是先行舆论引导,利用舆论将黎段府院纠葛描述成阻碍中国发展之最大障碍,府院纠葛不除,中国难兴,进而将府院冲突引至府院共设一地弊端之必然,再由舆论界呼吁另设行政首都,随后由我党外围或亲我党社会达人精英公开以报纸为体,大谈分设首都分立之必要,进而影响国民决断。当然这一切亦可与竞选同时进行,而竞选之后国会是我们的国会,议员是我们的议员,内阁是我们的内阁,一旦拥有民意基础,我们便可以发动迁行政首都之决案。当然为示民主,我们可先征求国民意见。”
徐子敬缓缓说出了自己的解决之道。在几分钟内想出的这个解决之道虽不尽完善,但是却指明了一条路,挟民意以迁都,这亦是西北一直以来最常使用的手段,无非是制造舆论,彻底将目标搞臭,然后再提解决之道。
虽然徐子敬的提议非常诱人,但杨永泰仍能想象未来可能的阻力。
“先生,迁都一事兹关体系,我们需要慎之又慎,稍有不慎甚至可能至万劫不复之地!”
“秘书长此言差矣!当初共和初建,即定都南京,南北和谈,袁世凯既要求迁都京城,不也未引起骚动。再议迁都绝不会引起大风波,更何况仅只是迁行政首都,国家宪法首都仍设于京城。先生,敬祥此意甚为可行,全国有何地比西北更适合做行政首都,这里有最完善的城建设施,而未来一旦西伯利亚并入中国,西北既为中国之腹中,作为首都再合适不过。再则,国民亦称,中国之希望于西北,既希望于西北,国都设于西北再合适不过!”吕仁几乎是毫不迟疑的反驳着杨永泰的谨慎从事的建议。
从听徐子敬提取迁都西北的提议,吕仁即难以掩饰其目中的狂热。以西北为国都!吕仁不禁后悔为何自己从未想到如此惊天之举。主任的根基在西北、复兴的根基亦在西北。以西北为都,至少安全无虑,而且可以彻底摆脱来自于大总统为首在未来可能的掣肘。尽管对此吕仁根本不屑一顾,为了限制大总统的权力,吕仁和西北的精英已经草拟了一整套法案,以强化责任内阁的权力,同时尽一切可能的架空大总统的权威。
“我要让大总统的权力不出总统府!”这是吕仁所追求的目标,亦是的西北的幕僚精英所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