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页

“城里进展怎么样?”站在工事内望着数公里外的河岸,祝镇军问身边的马洛雨。从阿尔泰旅调至新建第十八混成旅,全旅近一万官兵在喀山打了一个多月,却没取得任何进展,僵持战局让每个人心中都充满无力感。

“难哪!红俄像疯了一样,从整个欧俄源源不断抽调部队到喀山。如果参谋部还不同意投入主力部队,打到明年也不会有什么转变。”马洛雨无奈地回答。现在喀山已经不是战场而是一台绞肉机,红俄白俄在这里投入几十万军队日夜厮杀,一个铁了心要占领,一个铁了心绝不放弃,喀山战事从最初的夺城战,演变成精神象征,任何一方都无法承受失败。

“难……”第三次又低声重复了一个“难”字。如果第一个“难”字意思只是一般困难,第二个“难”字是很困难的话,那么低声说出第三个“难”就是非常困难,困难到极点。

祝镇军默默看着伏尔加河西岸,它高而陡峭,像俄罗斯所有河流西岸一样。俄罗斯几乎所有河流西岸都很陡峭,东岸坡度都不大。而所有俄罗斯的城市基辅、斯摩棱斯克、德聂泊洛被得罗夫斯克、罗斯托夫恰恰都在西岸,所以这些城市很难防御,因为它们都紧挨着河的西岸,陡峭的河岸为他们提供了掩护。

但偏偏喀山却位于伏尔加河东岸,陡峭的西岸使得红俄可以从容防御,而位于东岸的喀山却可轻易得到西岸支援。这里已经成为中俄两军前进道路上的一根钉子,不拔掉这个钉子谁也无法越过伏尔加河。

“圣叶卡捷琳堡已经向先生求助了,但愿会有所改变。”打破僵局唯一希望是在乌拉尔山以东的远征军主力,马洛雨相信只要远征军主力投入,一定可以夺下这座城市。

“算算时间先生应该快到京城了吧!”祝镇军的随口说道,同时朝祖国方向看去,先生进京意味着什么,前线每一名官兵都非常清楚,或许等到战争结束时国内已大变。

与时同时在数千公里外京郊圆明园废墟林荫下,到处都是紧紧相连的单兵帐篷,自从到达到京城近郊之后,青年近卫军便根据命令选择圆明园作为宿营地,并在圆明园外构建简易的防御阵地。自五天前京畿戒严令解除之后,圆明园青年近卫军宿营地便吸引了京津一带民众的目光,来自各界慰问团体接连不断到此慰问步行六百余华里的青年。

园内的一切让京津慰问团只能用震惊形容,尤其是军服的青年学生常用阅兵式表达对慰问团体谢意,英武不凡的青年学生踏有力正步面带傲色走过时,人们终于明白为什么司马会用“全世界在这一代中国青年面前都要给予崇敬目光!”来形容西北青年。五天来西北青年学生用严明纪律向人们展示西北青年良好形象。

此时草草吃过早餐的学生开始忙碌起来,他们已经得到通知,四个小时后先生乘座的专列将到达京城。作为先生信徒,他们要用最良好的状态在京城迎接先生的检阅。尽管在这里学生的生活非常简陋,吃得是简单的战地伙食、喝得是从福海等圆明园湖中抽取加入消毒片的水,但在这个时候学生们却表现得精神百倍,按照阅兵式要求一丝不苟打理仪表。

没有桌子,三名同学一组,两人悬空拉紧军装,一人拿装开水的饭盒熨烫军装,确保军装平整,甚至连无檐军帽亦一起熨烫以保证坚挺。

“衣袖重新烫平,不能有一丝皱褶……”穿土黄色内衣的小队长不断来回巡视检查烫好的军装。在西北军装是最受人们追捧的服饰,在边防军将旧式军装淘汰给俄军后,换装新式六年式军装后,漂亮的六式军装一直受到民众追捧,若非限于平民禁着军装法令,只怕西北早已是遍地军装。

通过几年来的广泛宣传,边防军是全体西北民众的榜样,它具有最可贵的素质,即纪律、团结和牺牲精神,边防军集中来自全中国最优秀的青年,是全中国的最精英,边防军成为西北对青年进行思想教育的最佳表率。军人地位之高超出世人想象,军人退伍后可以得到荣军安置农场,接受专业技术培训,并在八级工专业等级培训中享有优势,因伤残退役官兵和他的直系亲属享有免费医疗,退役时亦会得到荣军会为其准备的盛大欢迎仪式。

高人一等的待遇使边防军官兵拥有优越的社会地位,并赢得人们的尊重。在全社会都仰慕军人的西北,制服代表荣誉,无论大人和儿童都喜欢穿上漂亮坚挺的军队制服。

比起这个时代各国缝工粗陋的军警制服,边防军制服紧身、笔挺、风度翩翩,包括手套、皮靴等统一的制服暗示团结、秩序,墨绿色军常服,非常具有美感和冲击力。曾经学过美术从二战德军身上汲取经验的司马,自然明白漂亮而整齐的制服的效用,正因如此司马才会要求边防军军装必须是各国军服中最漂亮、最威风。结果正如司马所料由于边防军制服英武、帅气、挺拔,甚至很多从军的青年人是被边防军漂亮的制服吸引来的。

“挑选两千名身高1米80以上,身材壮硕的青年,让四九城里天子脚下的人见识见识什么是中国新青年!”站在园内土山上蒋作宾打量正在整理军装的青年笑着说道。跟在蒋作宾身后的参谋军官笑容满面,先生进京对于任何西北人都是一场盛事,从今以后西北将会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