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页

“那外城的百姓呢?”这时一个护兵悄声说道。

“去你的娘的,先保住内城要紧。”张广建狠狠朝那个不开眼的护兵抽了一耳光,歇斯底里吼叫。此时张广建脑中只剩下甘肃地志上记载的回军破城时的惨状。

“回军破城、寸草不留。”

“赶紧,从电报局给西北发电报,告诉他们兰州城破,让他们火速派兵援助兰州,就说我勋伯代兰州十万汉民乞求援手,兰州城破,回军必杀尽兰州十万汉民。”或许求生意志在支撑着,虽说张广建被城破的消息吓得够呛,但至少还知道求援,现在只有西北军能救兰州城、救自己,不过前提必须要先保住内城再说,至于外城,张广建也无能为力了。

分装在四个棺材内的2000斤土火药、200斤洋炸药,将广武门所在东城墙彻底轰塌,甚至不远的广武门也被震倒了一大截,而附近守城的左路新建军和协助守城的汉丁在剧烈爆炸中非死即伤。就连东稍门附近的守军也一下子聋了一大片。

数千披麻戴孝的西军步骑从这一段缺口打进来,等附近守军终于从惊骇中醒来,西军步队已经爬上这段城墙,攻进东城,广武门侥幸没被炸死的守军,随即发起拼死反击,但西军人数比他们多又是有备而来,新建军几次反击都被打退,而涌入城中的西军越来越多。

“杀!”在漫天黄尘中,到处是一片喊杀声,紧跟步队攻进城的西军马队,挥舞河州大马刀直冲距东城最近的东门,沿途见人就杀,轰隆马蹄声几乎掩盖了响彻兰州城的枪炮声。

第166章 屠城

共和六年三月,西北电讯公司大型短波电台竣工,装设15千瓦自产无线电发报机,随即成立了西北国际无线电台,与欧洲建立了双向通报电路,这是中国与欧洲直接通信之始,年底,又增设了一部自产的30千瓦短波发报机,自此之后西北国际无线电台承接转发北京、上海、天津、汉口等各地的国际电报,成为这个时代中国最大的国际电台。

西北电报大楼顶楼有一处宽敞的收发大厅,在收发厅内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有超过四十二名女电报员在此工作,她们日夜不停接收来自全国和全世界各地的电报,同时又把电报转发至全国各省以及世界其它国家,这里是西北电讯最为重要的一个机构。

“哒、哒、哒、……!”一天二十四小时,收发大厅都响彻着犹如机枪般的声响,这是电传打字电报机工作时发出的声响,在穿制服女报务员耳中,近似枯燥乏味的声音像音乐一般。在这个时代各国所采用的电报通讯,仍然沿用1844年电报刚发明时那种繁复的方法。用这种方法收发电报,发报人员先要将电文翻译成电码,然后将电码发出去,收报人员收到电码后,又要将电码翻译成电文。

通常发送电码,是按揿发报机上的电键,收报台收到的讯号,是不同长短的声音,收报员需要凭听觉,把电码记录下来。这种落后方法,翻译电文要费很多时间,记录电码也容易出错误,并且收发报时,双方必须先联系好,电报发出后还要得到对方复电,才能知道是不是已经准确接收。电传打字电报机就没有这个缺点,它可以直接把收到的电报电码自动翻译成数字或者字母,然后由译电员直译成汉字。

端坐在电传打字电报机旁漂亮的女译电员,一双水汪汪的眼睛直盯电码纸带上的四脚电码,与此同时她的右手则在纸上将电报直接译出,无论电报上的内容是什么与他无关。

“西北边防公署司马主任钧鉴:兰州城破,勋伯代兰州十万汉民乞求援手,城破后,西军必杀尽兰州十万汉民,望司马主任念同族之亲火速派兵援助兰州,甘肃督军张勋伯。”

最初未带任何感情的女译电员,在译出电文后面色惊恐的举起右手,一名来回巡视的官员立即走过来,拿过电报纸一看内容,脸色瞬间煞白。边防公署和中央以及地方间的电报联系都是通过电讯公司代为收发,而电讯公司为此则设立了专线邮递员,以确保电报及时送达。

“快,特急电报,立即送边防公署主任办公室。”电报大楼下工作人员从传送筒内取出电报交给早已等候的邮递员,接过电报后邮递员立即发动摩托车驶出地下停车场一路向边防公署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