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页

“如果我不能回到你的身旁,长眠在那海洋。不要为我哭泣,我的女郎。为祖国流血牺牲,才是荣光!……”

“可怜的支那水兵!”杨金耀很是怜悯高唱战歌,长时间接触让杨金耀明白这些都是出色的水兵,他们至少在斗志和意志上绝不比帝国水兵差劲,只不落后的技术使他们只能在歌中得到荣光。

“怎么还没来。”擦完酒杯杨金耀朝酒吧玻璃门看去。

从下午开门到现在,杨金耀一直在等一个人。而此时站在水兵之家门外的付连海看着水兵之家霓虹灯招牌,上面用灯管制成夸张的卡通水兵,付连海犹豫不决,尽管已经作出选择,但是每当看到街头上巡逻的宪兵时,付连海就会心生恐惧,生怕有一天会被揭穿。在犹豫几分钟之后,付连海终于还是走下通往地下酒吧的楼梯。

“这个挎包是经过伪装的相机,使用时挎在肩膀上,用手指轻扣这个金属纽扣相机就能自动拍摄,电动卷片,操作过程是这样的……”在卧室里杨金耀向付连海介绍伪装成黄碣色皮质挎包相机的使用方法。这台伪装成挎包的间谍相机是两天前从上海寄来的,是海军情报课为了此次行动而设计的一种新式间谍相机。

“海鸥相机?”当挎包被打开后付连海一眼认出挎包中的相机竟然是海鸥相机,错愕地看了一眼杨金耀。

“你们支那人聘请的德国技术人员制造的相机很精巧。”付连海的惊讶在杨金耀看来根本就是一种羞辱,帝国企业直到现在都无法制造出品质优良的望远镜、照相机,而支那人制造的小型相机竟然已经出口到欧洲、美国,即便是在日本这种小型相机同样受到人们的追捧,杨金耀前些时间甚至于还在报纸上看到,帝国海军从支那西北光学公司定购了400部860海军望远镜,原因是自欧战爆发后,帝国海军在战前购买的德国望远镜已经损耗,需要采购新望远镜。

而西北光学公司生产的望远镜每一架都是精品,如德国蔡司望远镜一样在鉴别率方面要高出一筹,清晰度高,无论从颜色,还是形象上看,不容易失真。在零件装配组合,以及外观设计上,它和蔡司一样都做得“非常德国”,即考究、细致、一丝不苟。可以这么说,每一架出厂都是精品,也正因为如此帝国海军才会采购性能与蔡司望远镜相比毫不逊色的支那望远镜。

阎崇连手中挎包式样和自己平时用得一样,显然是日本人特意而为,付连海熟练的教授自己如何使用这种挎包相机。从山海关赌场回来之后,阎崇连将在基地内拍摄的照片多洗了一份给他们,在几次交易后尝到甜头的阎崇连,已经不像初时有种负罪感。

“自己只不过是给他们一份照片而已。”阎崇连心中安慰自己,但是这一次不一样,是去偷拍基地炮台的照片。

“连海,你为什么要帮他们?”阎崇连问刚盖上挎包的付连海,两人早已认识,过去都是付连海来取照片,然后把钱交给自己,尽管当初知道付连海也为他们干活时,阎崇连有种被欺骗的感觉,一定是他和日本人一起设套拉自己下水。

“钱!有了钱我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付连海如实回答道,现在付连海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汽车、房子甚至于女人。付连海的回答让阎崇连沉默了,自己选择和他们合作不也是为了钱吗?至于国家,有钱重吗?在阎崇连心中早已经有了答案。

“真羡慕你啊!一万块。”付连海用贪婪的眼光看阎崇连提起挎包,作为他的上线自然知道此次任务的奖金数额。钱是他们出卖国家以及灵魂的根本原因,没有其它任何借口,所有一切仅仅只是为了金钱,和古往今来所有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的人一样,他们依靠出卖换取金钱与地位。

《荣誉》杂志是边防军内部刊物,杂志创刊于民团时代,边防军任何一支部队都可以看到《荣誉》,即便是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也是如此。尽管《荣誉》杂志是一份军事刊物,但是记者却并不见得都是军职,尤其是在边防军建立严格文职制度之后,杂志社记者不乏非军人身份的普通记者,阎崇连就是杂志社非军籍记者。

乘车进入海军基地后,在登记处填写登记表然后递过去,显然登记处的士兵对这名记者早已经熟悉:“阎先生,如果我没有记错,这个月您已经是第三次到要塞区采访了!”

“嗯!杂志社要些新题材,所以我想到要塞区多看看。”强压住心中紧张的情绪,阎崇连冷静的回答道,但左手却不由自主地摸了一下挎包带。有《荣誉》杂志记者身份作为通行证阎崇连轻易进入要塞区,尽管无法进入要塞区内部,但是阎崇年还是在要塞区待了大约两个半小时,不但把多座装甲炮塔的各个部位拍摄下来,甚至于在和一些士兵聊天之中得到意外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