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页

正是因为这种对外借款使得国家财税自此被外人所控,尽管现在外国银行团已经几近瓦解,但其仍然掌控着中国财税。所以当西北储备银行成立之后,根据司马指示,经过严密策划,用了几个月时间承接了北方政府的国债发行,而西北储备银行发行的西储券因而得以在全国流通,因为西北是用西储券收购、出售政府债券。

“从那座灰黄色石质如罗马神殿般稳固、庄严的建筑和他所在第八大道,用他的银柜影响着整个中国。”因为西北的第八大道集中了西北证券交易所、中华证券交易所、投资银行、政府和市办的证券交易商、信托公司、西北储备银行、各公用事业和保险公司,因而第八大道就如同华尔街一般成为西北和北中国的金融和投资中心,并影响整个中国的金融市场。

“……1871年,德国利用从法国取得巨额赔款的机会,改用金本位,向国外大量出售白银,金银比价首次突破法定比率,自此世界银价几乎毫无回头的一路下跌。到20多年前,银价跌至低谷,从1900~1913年10余年间,金银比价一直稳定在1:33~35左右,银价下跌对于使用银本位的我国工商业损害自无需多言。欧战爆发之后,国际银价大涨,则促进了我们的实业经济发展,同样我们也应利用银价大涨之际,改革我国混乱的币制,以防止银价大涨后对于我国经济造成的致命破坏。”在西北储备银行四楼会议室内,李历清忐忑不安的对行长周作民和银行主管们说着,此时李历清手心都已经紧张的冒出了汗水。

李历清根本没有想到自己的提案竟然这么快就得到回复,储备银行高层要求自己今天带着方案做汇报。作为西北储备银行的准资深员工,在承接北方政府国债发行权以及其后在发行、推行“废元改两”过程中,李历清以自己出色的表现得到了晋升,也正是因为那次工作的影响,使得李历清把目光投入到目前国内混乱的币制上,经过对国内币制的研究,李历清发现中国币制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再不改中国经济随时可能受到重创。

目前中国货币种类复杂,既有重量不足、成色不一的银两、银元、铜币等铸币,又有各种各样的纸币,而且中国的货币发行权极为分散,不但国家发行,私人、中外企业、金融业和非金融业都可发行,这样,市场上就流通了形形色色的货币,这种极不统一的币制对商品的全国性流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以及对国家财政金融的稳定都是不利的。而中国作为一个最主要的银本位大国,世界银价变动对中国货币和经济都会产生影响。

当国际市场银价低落,白银就会涌入中国,当国际市场银价提高,白银就会大量外流。白银在国际市场是一般商品,在中国则是通货,所以白银一旦大量外流,就会导致经济上一系列连锁反应,白银外流就会在中国造成银根奇紧、物价猛跌、利息上涨、销路呆滞、钱庄倒闭、银行关闭等严重后果,只有实施币制改革,才能切断国际市场上银价涨落对中国经济的严重影响。

作为西北储备银行行长的周作民看到眼前这个年轻人有些紧张的模样,便冲其点点头给予一定的鼓励,尽管这个年轻人的提案并没能有效解决进行币制改革的种种问题,但仍然让周作民眼前一亮,他的提案给西北储备银行指明了一条道路。实际上西北高层一直在酝酿改革国内目前混乱币制的方案,只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契机,毕竟西北仅只是一省,改革币制牵涉全国,自然会面对重重困难,而且西北出面显然不甚合适。现在复兴党的国会议员一直在国会推动币制改革,实际上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尽管由中央政府出面,西北会因此牺牲部分利益。

“……由于银价的上涨仍赶不上国外物价的上涨幅度,因此相对于国外物价而言,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银贵,只是表面上‘贵’,实际仍贱,对这一点,我们还可从白银在国外的实际购买力上得到进一步印证。……看银是不是贵,不能只看银价高低,还必须将国外物价变动从而引起白银在国际市场上实际购买力的变动也考虑进去,这样才能真实的反映出白银真正贵贱之程度,正因为银只是表面上‘贵’而实际上贱。因此,现在如此高的汇率并没有把中国的出口贸易搞垮,也没有出现进口冲垮国内经济的状况,相反现在的汇率仍然有利于中国出口并抑制进口,其中的奥妙即在于此。”

得到行长鼓励的李历清便解释着现在的银价大涨后,没有造成白银外流、破坏中国经济反而有益于中国经济的原因所在,现在国内很少关注国内实行白银通货的利弊,原因很简单是因为其目前不仅没有危害中国的经济,反而刺激了中国经济发展。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即大战时期,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欧洲各国大战正酣,不仅无力向世界市场提供多余的产品,还大量进口产品,因而来华的产品较少,对幼稚的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来说,进口的减少,无疑是一种保护、鼓励和推动。因此在相对较低的汇率机制和旺盛的内、外需求拉动以及外部供给减少等多种因素均处于十分有利的情境下,中国的民族工业、中国的经济发展异常繁荣兴旺,迎来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

“李科长,你说的这些大家都明白,既然看到问题所在,那就解决他。说说你的币制改革方案!”周作民面带鼓励之色问眼前已经不再紧张的李历清,他的方案或许不尽完善,但是却不失为一个选择,或许可以进一步完善。

“实际上我们的西储券一定程度上已经等于法定纸币,北方政府的债券西北储备银行支付的就是西储券,我们现在的目标是把西储券和中行、交行发行兑换券定为法定纸币。”

第111章 病毒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以白银为货币,所用银两由民间自由铸造,重量、成色以及与其它货币的换算比率都没有统一规定。到1927年,全国以银两计算的货币单位共达170种之多。国民政府想要垄断金融,就必须统一货币发行权,而要实行货币的统一发行,首先就要实行废两改元。

共和六年九月,西北储备银行行长周作民和财政部总长陈锦涛分别到上海、天津召集银钱业代表讨论废两改元问题。研究会上,外商银行和部分钱业代表担心废两改元后,可能出现滥铸银元、滥发纸币或者银元供不应求等情况。对此中行以及西北储备银行声明对发行纸币的准备金实行公开检查,决不滥发纸币,纸币发行受到钱界监管。而且中行等四大银行以及西北储备银行库存银元丰富,能够满足市面需求,打消了部分代表所存疑虑,尤其是西北储备银行银库内超过三亿元的库存银元给予人们极大信心。

共和六年十月六日,在西北储备银行承担国债发行的基础上由西北地方政府提出,经北方政府和山东、奉天、吉林、黑龙江、河南、直隶、浙江、江苏、湖北、江西、绥远、察哈尔、热河十三省督军以及其它各省代表共同签定《废两改元协定》。同天,共和政府财政部对外发布《废两改元令》,规定所有公私款项收付、契约票据及一切交易、一律改用银币,不得再用银两,原定以银两收付者,在上海应以银两7钱1分5厘折合银币元的标准以银币收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