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页

“主任,至于用什么罪起诉那是由地方检察厅的检察官决定的。”听到主任的安排石磊正色提醒道。

作为调查部主管石磊所要做的就是在任何时候都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主任曾经无数次的强调各部门不得干涉司法,主任现在可以这么说,但是作为下属自己必须要尽到提醒之责。

在石磊的提醒下,司马才发现自己有些过了,一直以来在西北司马都力求构建一个绝对独立的司法体系,以司法独立来确保司法公正,之前自己说的话显然有些不太合适。

“主任,根据从俄国传来的情报,全俄革命委员会已经决定全面接受德国人提出的媾和条件,并向布列斯特派出了新的代表团,如果没有意外德国和俄国应会在两天内在布列斯特签定停战和约!”石磊适时的汇报道,对俄情报工作一直都是调查部的重中之重,尽管在俄情报网现在正处于低潮期,但仍然不断有大量情报汇集到调查部。

“二十九个德国师兵临城下,俄国人为了生存想不签订和约都不行。”对于俄国人会签订和约司马并不觉得意外,毕竟在历史上俄国人就签下了这个合约,只不过这一次俄国人的损失远比历史上更为惨重。

和历史上并没有太大差别在俄国爆发革命后的十月初,德俄两国便开始在布列斯特举行和谈,谈判开始,德国提出了把波兰、乌克兰、立陶宛、爱沙尼亚的局部和拉脱维亚、白俄罗斯、高加索的全部割让给德国并赔款30亿卢布的苛刻条件,这引起了布尔什维克党内严重的分歧。

乌米扬诺夫主张接受德国的条件签订和约,为新生政权争得喘息机会,季维诺也夫、索柯里尼柯夫、约瑟夫、阿尔乔姆、斯塔索娃、斯维尔德洛夫等六名中央委员支持列宁,布哈林则反对签订和约,主张对帝国主义继续世界大战,中央委员布勃诺夫、乌里茨基、洛莫夫支持布哈林,托洛茨基则主张停战,复员军队,但不与德国签约(即不战不和),中央委员克列斯廷斯基、捷尔任斯基、阿道尔夫支持托洛茨基。

1917年11月12日,俄政府召开中央和地方负责人会议,60人出席的会议上,赞成布哈林主张的32人,赞成托洛茨基主张的16人,赞成乌米扬诺夫主张的仅15人,最终,乌米扬诺夫的主张因处于少数而未能被通过。数天后,俄政府再次召开中央会议,重新表决签约的问题,托洛茨基的主张以9票对7票的多数通过,乌米扬诺夫的主张仍然没有被多数人所接受。

11月30日,布列斯特谈判恢复,结果德国果然向苏俄下了最后通牒,外交人民委员和代表团团长托洛茨基向乌米扬诺夫电报询问对策,列宁立即复电坚持:接受德国条件,立即签约。但是托洛茨基没有接受乌米扬诺夫的建议,而是发表了拒绝签约的声明,率团离开布列斯特,结果,德国开始对苏联大举进攻。德军用二十九个师发起进攻之后,其先头部队很快兵临彼得格勒城下,在这一现实威胁下,尽管俄国人已经把首都撤到了莫斯科,但为了保护他们的新生政权,接受德国人的媾和条件就不再有任何意外。

“德国人只要再坚持两年,这些地方俄国人就不可能再收复,到时俄罗斯会被进一步削弱。”

看了一下情报资料上提到的德国新提出的媾和条件,司马脸上慢慢露出了笑容。现在德国人开出新的媾和条件,要比历史上的《布列斯特和约》更为苛刻,至少多出了一个高加索和巴库,按照现在德国人开出的条件看,俄国人不但丧失了150万平方公里左右的领土和八千万人口,而且失去了75%的钢铁工业和26%的铁路以及95%的石油,这一切会使苏维埃新生政权变得更加困难,甚至于未来俄苏的工业化都会受到严重影响,钢铁、石油是工业之母。不过前提是德国人必须要坚持至少两年,两年时间足够德国人消化占领区。这一次不会像历史上一样,一纸空文为刚刚诞生的苏维埃政权争取了喘息的时间。

“由于突厥斯坦向德国提供了数以百万吨计的粮食、矿物,增强了德国和其盟国的实力,在美索不达米亚进攻受挫后,英国政府已经决定从美索不达米亚和印度派出六个师从波斯北上,以解决突厥斯坦和德国之间的贸易问题。”

“英国人要对突厥斯坦下手?”看着情报咨询上的内容,司马的眉头立即皱成了一团。现在德国之所以犹如回光返照一般,实际上是因为俄国即将退出战争,使得德军可以把东线的兵力调到西线,而突厥斯坦去年一年向德国和同盟国出口近五百万吨粮食解决了他们的粮食问题,粮食危机已经得以消除,大量的矿物出口又使得他们的军工生产得到进一步加强,再加上巴库的石油,这一切正是德国能够把战争进行下去的原因,如果一旦突厥斯坦被占领的话,所有设想都会变成空谈。

“自由军团的德国顾问团认为英国军队的威胁并不大,英军劳师远征根本不可能攻破南线要塞以及堑壕防御体系。英国军队在波斯北部面对的后勤问题甚至于比边防军在蒙古、新疆更为严重,波斯的铁路只修建到德黑兰,在波斯北部大部分地区是荒芜人烟的荒漠地带,没有任何公路可以利用,上千公里的补给线限制了英军实力的发挥。半年以来,在德国顾问的指导下,自由军团已经在外里海州和波斯接壤地区原有要塞的基础上扩建了要塞,同时还在必要地区按照西线德军堑壕防御体系构建了大量的防御工事,按照德国顾问团的估算,如果英国人要攻破自由军团的南线要塞、堑壕防御体系,至少需要投入十个师超过一千门火炮,即便是英国人未来抽调出足够的军队和火炮,但是恶劣的交通条件却不能保障他们的后勤。”

石磊转述了自由军团德国顾问的看法,尽管对于军事不太了解,但是石磊却明白后勤的重要性,这一次英国人的后勤保障会限制他们的行动和战斗力,而自由军团却不需要担心这些,俄国人修建的铁路距离前线几十公里,汽车、马车都可以保证前线部队的需要,而反观英国人尽管从美国购买了一千多辆卡车,用一千多辆卡车保障几万军队的作战,本身就充满风险,更何况那里还是荒漠地区,稀少的人烟使得英军即便是食物都需要从德黑兰运输,然后再加上弹药,后勤将会是英军的噩梦。

“实际上英国人要进攻突厥斯坦德国人远比西北更为担心,德国需要突厥斯坦的粮食和棉花,在德土联军司令部甚至于考虑在必要的时候,他们有可能会从巴库抽调一至两个师增援自由军团,当然他们的建议被自由军团拒绝了。”石磊在说话的时候眉头轻扬着,现在自由军团最大的资助者是德国人,德国人把缴获俄国的武器源源不断的交给自由军团,使得自由军团现在有足够的武器弹药和英国人打堑壕战抵挡英国人的进攻,如果要是依靠西北补给的话,对西北和自由军团而言那绝对会是场噩梦。

“我会通知新疆方面的部队随时准备进入突厥斯坦北部,还有再调过去几个航空联队,让阿格那把安西师南调,随时准备增援南线,无论如何都必须要保证英国人无法突破突厥斯坦的南部防线。”尽管石磊的话让司马原本有些紧张的心情舒缓了一些,但是为了以防万一还是要做一些准备。自由军团还从来没和成建制的正规军打过仗,他在中亚横行霸道实际上都是敲打零散的俄军和武装移民。此时司马只希望自由军团能扛住英国人,毕竟西北绝对不能在这个时候得罪英国人,一切只能靠他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