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这些东西是以学校的名义买下来,要被折成橡皮擦、练习本、稿纸之类的返给学生,但是这些东西最后还是将会用来给学生补充营养。如果说这是送给沈之良和徐利川个人的礼,恐怕沈之良会被吓死,作为从宪兵队退役士兵,沈之良知道如果这些礼折现的话,估计自己的下半辈子就得在牢里过了。
……
实业路865号就是现在西北边防公署教育部所在地,这座规模不大、也没有什么突出的特色的建筑,是西北教育界的核心。大多数教育政策大都出于此处,说道西北教育部就不得不提一个人——有“人疯,文章不疯”之称的吴敬恒,司马几经周折甚至于不惜大骂才算将其请到西北出任教育部部长一职。
“我是无政府主义者,脾气也不好,不敢当呀!”历史上吴敬恒一生不做官,担任过教员、报馆编辑,向来主张自己赚钱自己用,凡是属于官阶的奉给,概不接受。共和二年,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要他出任教育总长,吴敬恒表示,愿任奔走之劳,作官我是做不像的。就是这么一个不愿意做官的人,硬是被司马连哄带激弄到了西北当了西北教育部部长一职。
不过事实证明其是这个职位最合适的人选,西北教育特点就是在西化的同时,绝对不抛弃自己的根基,就是国学传统教育,而这一点甚合本身就是国学大师的吴敬恒之意,在其的操作下,国学传统教育和军国民教育在西北的学校之中得到良好的融合。
“……教师薪金以最高每人每年80元计,每所乡村公民学堂教师人数以2人计,一所乡村公民学堂一年薪金支出约为240元,杂费支出主要是用以添置一些教学必需品、房屋修缮以及学生营养等,粗略估计,每所乡村公民学堂杂费支出每年至少需要260元,这样一所乡村公民学堂一年教育经费,在开办年大约为700元,包括开办费加上教师薪金支出等,其余年份大约为480元,一个人口20万左右的中等县,一年的教育经费大致在1~2万元之间,平均说来,一县的教育经费以2万元计……今年教育部决定的用于乡村教育的经费预算为90万元。”
在一旁的职员汇报着乡村公民学堂筹建经费等问题的时候,看着端坐在那里认真听着的年轻人,吴敬恒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全中国恐怕没有任何人会象眼前这个年轻人如此这般重视教育,虽然担任教育部长的吴敬恒是被眼前这个年轻人赶鸭子上架,但是吴敬恒知道如果不是这个年轻人的那一番话,恐怕自己还在那里自以为清高自居。
“稚晖先生,听说您回了公署给你的那份工资?”当简会结束之后,看着眼前这个年过五十的老者司马开口问道,这次司马来教育部就是为了这件事,这个自己费劲千方百计才请出来出任教育部的吴敬恒,再一次拒领了教育部开出的工资,这已经是他第四次拒领工资,等于这四个月他都是在干白活。
“主任,我在来的时候,就曾说过此次出任西北教育部部长,只是为发展教育,不为官名、薪俸。敬恒虽不是君子,也不敢自言清高,但自己赚钱自己用,凡是属于官阶奉给,请恕敬恒概不接受,现在每月在报社发稿之稿费,还有在西北中学教授国学的薪俸足够我的开支。我想主任百忙之中,此次专程到来,应不是为这些小事吧!”见司马又提到这事吴敬恒开口说道,虽说几个月前在西北参观时被司马激得担任了教育部长一职,但是一直以来的信条坚持,吴敬恒还是不敢违,但凡官阶奉给,概不接受。
“哎!稚晖先生啊!”从眼前这个吴敬恒眼里司马看出了他的那份坚持,司马知道如果不是自己在四个月前给他扣了顶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大帽子,估计现在这个教育部长之职,他也不会接受,只是司马没有想到这眼前这个年过五十的老人,竟然像当初说的那般,绝不取官阶薪俸,司马不知道是应该用清高或是其它的什么来称呼他。
“既然稚晖先生不愿意领取教育部部长的官阶薪俸,那么倒不如用其建立一个奖学金吧!现在对于这些乡村公民学堂的学生,我们还没有一个合适的奖学金,不如就由稚晖先生这里起个头吧!不知道稚晖先生意下如何?”
考虑了十数秒钟之后司马开口说道,教育部部长每月的薪俸是八百元,如果用来资助乡村公民学堂里品学兼优学生的话,倒是可以起到一些作用,至少可以使一部分学生在六年义务教育完成之后,拥有继续上学读书的机会。
“那些钱本就不是我的,你决定就行了!正好今天你来了,我正好有一件事来找你商量,是关于教育上的一些事情!”对于司马决定要把自己那份薪俸用做奖学金吴敬恒并不反对,而眼下吴敬恒正为了另一件事要找司马商谈,这件事直接关系到西北教育的未来,吴敬恒甚至于决定将不惜用辞职做威胁,以求达到自己的目的。
第254章 强加的理想和装甲列车
“司马,我们可以告诉学生们,我们这一代人的理想,但是却不能把我们的理想强加到他们的身上,并在他们的灵魂上打上我们这一代人的烙印!他们拥有他们的未来,他们的使命。”看着眼前认真倾听的司马,吴敬恒一字一句认真说道,在西北当了四个月教育部长,最大的感触是西北从上至下对于教育巨额资金的投入和政策等各方面的支持,但是也许是因为在西北把教育看得太重,以至于吴敬恒可以从西北教材中、教学方式里或多或少看到西北行政机构插手的影子。
“强加到他们的身上?”听着吴稚晖说的话司马不禁皱了皱眉头,自己什么时候做这种事情?好像自己一直以来都给了西北教育界以最大范围内的自由,几乎很少干涉教育事物,除了为推广军国民教育向学校里派出军官、士官还有退役士兵之外,好像并没有怎么干涉教育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