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求如下:一、逮捕格里戈里耶夫、吉米普夫等在内的相关责任人,在中国法院对其进行审判,当然审判过程可有俄罗斯法官参与,以确保其得到公正的审判。二、俄国政府应对此事负有直接责任,需公开向中国道歉,并支付三十五名死难店员抚恤金350万卢布!三、俄国撤出占领中国领土唐努乌梁海全境,双方边界按1869年《乌里雅苏台界约》划定国界为准,西北边防专员公署共和六年三月十一日。”
在会议室中范鸿飞几乎是一口气念完了西北边防专员公署的交涉要求,与其说是交涉倒不如是在下达通牒。
听着身边这个年轻人提出交涉条件,吴晋藩几乎感觉自己的心脏似乎是要停跳,吴晋藩终于明白为什么眼前这个年轻人不把交涉条件告诉自己,这那里是交涉条件,这根本就是最后通牒。
“哼哼!吴部长,范专员,不用等待俄国政府的回复,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俄罗斯帝国的回答。俄罗斯帝国永远不会接受任何讹诈!尤其是像你们的这种讹诈!如果贵方不表示出交涉的诚意,那么我们根本不需要交涉。”
听着对面中国人说着他们开出的交涉条件的时候,古达筛夫就是一直在强压自己心里的怒气,虽然这一次理亏是在俄国,但是作为驻华公使古达筛夫绝对不可能接受这么一个条件,而且开出条件的还是中国人,古达筛夫更不可能在此示弱。但是出于外交礼节,古达筛夫还是没有打断对方的话,现在既然他们已经说完,古达筛夫就立即站起身,眼盯着眼前的交涉专员说道。
“古达筛夫公使,此次本专员奉西北边防专员公署命令,与阁下就此事进行交涉,这些交涉条件是我们的底线,西北边防专员公署绝对不会做出任何让步,既然贵国无法接受交涉条件,那么我们也就没有了交涉的必要!”见古达筛夫公使几乎是愤怒的对自己喊道。范鸿飞也站起来开口说道,来这之前范鸿飞已经知道了如果不让步的结果,但是没想到会是这么快。
“古达筛夫公使,冷静、您冷静一下,交涉条件大家是可以谈的嘛!大家可以坐下来好好地谈,你说是不是啊!范专员!大家坐下来好好地谈。”见这次交涉不过只是刚刚开始就已经僵持不下,于是坐在一旁正提心吊胆着的吴晋藩连忙站起身来开口劝到,吴晋藩想不明白,怎么西北老是做这种二百五似的决定,连这交涉都是如此。
“吴部长、范专员,请你们记住一点,俄罗斯帝国对待一切讹诈的态度只有种回答,那就是用战争作为回答,我提醒你们注意这一点。”看到眼前这个中国交涉专员没有一丝退让犹豫,古达筛夫开口威胁到,对于像中国这种弱小的国家,最好的交涉就是武力,中国人有句话是怎么说来着,好像就是弱国无外交!
第244章 重回西北
弱国无外交,过去作为一个普通商人的沈鸿飞对于这个名词并没有什么深刻的理解,而此时听到眼前这个俄国公使古达筛夫公使的话后,沈鸿飞才算是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看着此时一脸威胁的古达筛夫公使,沈鸿飞不禁觉得这个表情着实有些熟悉,好像自己过去在西北周围和那些个官员打交道的时候,好像自己都是如此这副表情。
“一切的外交,都是以实力作为后盾!”这时沈鸿飞想起了自己曾经听说过的话,自己当初之所以可以用这种态度这种语气和那些官员交涉,所依靠的不就是这种实力的后盾吗?而此时的古达筛夫之所以如此轻视,其根本原因不也是因为实力吗?
“古达筛夫公使,范鸿飞除却是西北边防公署外事专员之外,还有另一个身份,西北民团预备军官团上尉,我现在不是以外事专员的身份说话,而是以一名军人的身份告诉你!我们绝不惧怕战争,并永远不会对任何威胁低头。我们的交涉条件连一个字都不会改!你们只有一个选择,要么接受,要么拒绝!翻译给他听,一个字不用改!”看着眼前一脸傲慢之色,言语中带着威胁之意的古达筛夫公使,范鸿飞一字一句开口说道,虽然做了几年小生意,但是范鸿飞从不觉得自己是个真正的商人,就像范鸿飞现在不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单纯外事人员一样,此时范鸿飞更愿意以一个军人的身份来回答俄国人的战争威胁!
“天!这西北派来的是什么样的二百五!”在听到身边那个戴着副眼镜,胖乎乎看起来一副笑容可掬模样的范专员说出这么一句话的时候,吴晋藩差点没跌破自己的眼镜,此时范鸿飞在吴晋藩的心里直接从一个年轻气盛的年轻人,上升到了二百五的地步。
“啪、啪”看着眼前这个站在那以一个军人身份回答自己之前威胁的范鸿飞。古达筛夫面带着微笑为其之前的表演鼓掌,不错就是为其表演鼓起了掌。在中国古达筛夫从来没有见过如此有勇气的外交官,眼前这个年轻人是第一个,这正是古达筛夫鼓掌的原因。
“沈先生,作为个人我很佩服你的勇气,但是作为一名外交官我并不认同你的愚蠢,在你说话的时候,你显然无视了中国和俄罗斯帝国实力上的差距,就像17年前你们的太后以惊人的勇气向全世界宣战一样,她的勇气很让人钦佩,但是结果呢?八国联军在你们皇宫中进行了阅兵。我想现在您需要的并不是热血上头的勇气,而是冷静的坐下来就此事进行合理的外交交涉。”出于尊敬当然也是提醒古达筛夫如此开口说道。按照外交部的指示,对于克穆齐克旗之事,唯一的处理方式就是拖,拖到国内乱局结束为止。毕竟现在彼得格勒的混乱,使得俄国不可能答应中国人的任何条件,所以只有拖到时局明了,到时才能真正的进行交涉。
“沈专员的车来了!”当沈鸿飞的座车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时候,早在等候在使馆区外的各个报社纪者都焦急地等待着交涉结果,几乎是一夜之间,唐努乌梁海成为了中国最知名的一个地方,几乎所有报纸都连篇累牍的报道着发生在唐努乌梁海的惨案,占据着半个版面的九个国商被吊在绞架上的照片,更是刺痛了大多数国人本就脆弱不堪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