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页

在西北民团之中火炮的重要性远超过外界的想象。实际上西北民团的步兵战术之中。有大半都是建立在以火炮为核心前提。用自己的那位老同学的话说,西北军的战斗力地强大的根源是炮兵。同样最大的弱点也是炮兵。

正因为炮兵的地位西北民团的中的重要性,以及西北的步兵战术对于火力的高度依赖。才使得蒋方震并没像抽调步兵科、辎重科、骑兵科、机动科那般投选少部分有发展前途的优等生配以大量因专业素质过硬被推荐至军校的军官生,用这种高低搭配的方式,来搭建三个特别区十一个地方守备步兵团的中基层军官团队。而一次从军校之中抽调接近三分之一两千余名军官生,这无疑等于在蒋百里的心里狠狠的挖了一刀。

正因为如此。蒋方震才会理解炮兵科主任柯森的怒火。虽然和柯森并不是同科同学。但是在日本留学时。虽然柯森所学为炮兵科。但是因为两人是浙江老乡的原因。倒也经常在一起聚会,因此比较熟悉,柯森如果不是愤怒至极点。相信也不会像现在这般失态。

“益木。二千三名学生。等于抽去了军校三分之一的血液。我比任何人都更要痛心,但是现在我们只能如此!等下个月。就会有一批中学生补充到军校。到时我一定把最优秀的人才都分到炮兵科去,行吗?”看着柯森。蒋方震只是希望自己的话可以开导一下眼前有些激动的他。同时作出一些承诺。

“这西北是要打仗吗?现在有了四个旅了。为什么还要扩军!”知道事无挽回的余地后的柯森看着眼前的青铜雕像自语到,此时的柯森甚至于感觉有些造化弄人的感觉,自己因为不想打内战,所以脱掉了军装,但是现在自己所教育的、寄以厚望的学生,却是为了给这个战争游戏输入新鲜的血液,以使这场战争变得更加的职业化。

“我们期待和平,但是为了和平。我们却不得不拿起武器!我们尊重生命,但是为了保卫生命,却不得不夺去一些人的生命。”此时的柯森开始知道为什么司马会说出这样的话,有时候世事总是这般的弄人,总是逼着你走你并不愿意走的道路。

“……事实再一次证明了无论武器如何优秀,都不能保证会战的成功;数量上与装备上的优势都无法弥补战术上的错误。虽然俄军在整个战区里面甚至每场战斗中都可以集中较多的火炮。但是在每个决胜点上。日军优异的指挥都能够及时集中较多的火炮……在没有无线电连络工具的年代。日本军官心中积极主动去完成共同目标的精神。才是让大炮兵连能够真正运作的原因。”卫尔·兰克斯在向自己的学生们讲述着日俄战争。双方的炮兵运用情况,同时适时的对其进行一些点评,以期望自己的学生们可以从中受益。

多年前作为一名德军炮兵见习少尉的卫尔·兰克斯,曾作为观察员全程参与了日俄战争。对于日本的炮兵运用可谓是非常了解,因此在青岛战役时,卫尔·兰克斯的建议给日军造成了较大的损失。正因为如此。卫尔在久留米收留所里的时候。可没少被日本看守折磨。当初被日本看守下了药装进裹尸袋中的卫尔,最初还以为日本人想借故杀了自己。

当得知白己被救恢复自由,再也不用忍受那如同地狱一般的东方式的惩罚之后。激动的难以自抑的卫尔·兰克斯,当时只差没有亲吻那些中国人的脚面了。对于为中国人工作到中国的军校里出任教官。卫尔连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你们必须要牢记一点原则,炮兵与步兵的关系不是从属而是合作。炮兵不但有较大的自由空间。也被要求要主动去寻找、掌握战机。”

看着眼前的这些学生,卫尔用自己并不流利的中国话说道,在中国服役了十年的卫尔,一口地道山东话。虽说并不算得上流利。但是相比于自己的不少从战俘营里被中国人救出的同事而言。卫尔自认自己最大的优点,就是在上课的时候不需翻译。就可以直接和中国人勾通。正是因为卫尔这一口相对流利带着点隆腔的山东话,使得卫尔成为西北军校德籍教官团的联络员。使得军衔不过是上尉的卫尔。在德籍教官团之中享受了特殊的地位。

虽说西北军校这支德籍教官团中军衔最高的不过只是前青岛德军司令部中少校参谋官而已,但是对于西北军校而言,这些参谋军官反而更适合现在的西北。就像那些在军校里做教员的德军士官一样。

“……日军在龙口登陆后,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仅在平度一地,就逼当地人民5天内交猪、羊各1000头。鸡2000只,粮食500万斤。小推车500辆,并公布惩斩令:(一)妨碍日军一切行动者斩;(二)切断电线和倾损者斩;(三)知罪不举。窝藏匪徒。从重治罪;(四)村中一人触犯,全村之人尽处斩刑。青岛附近的200多个渔村被日军焚烧,死尸枕藉10余里,……”

看着手中的由军校德籍教官团写的《德日青岛之战》,坐在学校走廊里的孙国邦,不禁感觉有些好笑,作为学校的教学翻译。孙国邦自然担起了把这本《德日青岛之战》给译成中文。这本《德日青岛之战》小册子,虽说这本算得上是战术教材的册子,对于学校的教学有一定的助益,但是孙国邦还是能从中感觉到那些德国军官的敌日情绪,甚至于这些德国军官还用一些事例来挑动军官生们的敌日情绪。

“需要这么挑动吗?”译出一段文字之后,孙国邦自言说道。作为龙口人的孙国邦不用这么挑动。都有强烈的敌日情绪,毕竟孙国邦的家就是毁于日本军队之手,有这么多仇恨在里面,还需要挑动吗?孙国邦知道自己的那些从胶东来的老乡里。只要提到日本人,没有几个不咬牙切齿的。就是现在全中国。又有多少对日本有好感的,日本灭亡中国的心从二十一条里头就看出来了。那里还需要他们德国人在其中添油加火。更何况在孙国邦看来,就是这些德国人。恐怕也没有安什么好心。

“非常感谢你们。蒋百里将军,蔡谔将军以及贵院教职员们。尊贵的客人们,自豪的学员家属们。以及毕业学员们,感谢你们的欢迎。我为能够到这里为中国最优秀的年轻人颁受毕业证,而倍感荣幸!在中国的任何一个地方。‘西北’二字都令人羡慕崇敬的地方。勤劳的人们在这里创造着工业史上的奇迹以及难以计数的财富。勤劳的人们因此而得已在此安居乐业,这里并不仅仅是一个学习场所,西北民团军事学校是西北价值观的卫士。这些价值观造成了无畏的西北军人,这些军人即将造就未来世上最璀璨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