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也许是因为辩论升级的原因,其中的一些人便开始走出了客厅,来到了街头、地下酒吧等公众场合宣传自己的理念和信仰,以争取支持者,这好像就是西北的政治开始,但是更多的时候这些社团,仍然无法摆脱他的本质,无非是一个由那些受过教育有又闲功夫参与辩论白领沙龙罢了。
“我们奋进会必须要走出我们的客厅,像这样永远不过是我们六人之间的研讨会罢了!我们要把奋进会办成西北的第一个政党。而不是现在这样的研讨团体!”在烟雾弥漫的客厅之中,看着自己的朋友,陈华容面带着激动之色地说道,在陈华容看来,如果奋进会永远窝在客厅里,不过只是一个朋友之间的聚会罢了,永远没有任何发展前途。
陈华容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也因此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当革命成功之后,面对着国内的乱局,国势并未因为革命的成功而发生转变,反而更显得混乱,正因为如此,陈华容才会自费到欧洲留学。在柏林工学院学习四年之后,陈华容第一次接触到系统的国家主义,本就是一个民族主义者的陈华容,自然在第一时间接受到这种思潮。
在欧洲的几年陈华容用自己的亲眼所见,意识到中国的乱局的根源就是在于联邦制,只有建立强有立的中央集权,以国家主义为治国纲要,才有可能实现中国的富强。尽管接触到之前从未接触到的国家主义等诸多欧洲各类思潮。在柏林工学院学习的陈华容。除了学习之外,同时参加着柏林的各种社会组织的沙龙聚会,从吸取学习欧人的思想。
但是当在德国的报纸上看到一篇德人的西北游记中,关于西北公司以及西北工业区的介绍的时候。看到西北所实行的严格的军国民化的时候,陈华容就动起了回国到西北看看的念头。辗转多国后,陈华容回到了中国并来到西北后,作为柏林工学院的高才生,陈华容很轻易地就成为西北公司一名工程师,得到了现在的这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
在德国生活的多年的陈华容,在来到西北之后,自然像自己的德国的同学那样,经常在自己的客厅之中举办沙龙,时间长了。慢慢一些经常参加聚会的人接受了陈华容所倡导的国家主义。在陈华容的倡议下。便在陈华容地客厅之中,成立了现在的国家民族奋进会。当然成员不过只有六个人罢了,而且还包括陈华容在内。按照大家的倡议,国家民族奋进会奉司马为领袖。
“年复兄,你是说,把我们六个人的奋进会办成一个党?无论是在西北还是国内我们可没有资历,也没有什么号召力。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在报纸上投稿的方式宣传我们的理念,没有必要如此吧!”吸了一口烟,吐出烟雾后的方峰看着神情有些激动陈华容。于是便开口说道,对于陈华容的这种可以说有些发疯的想法,方峰当然不可能给予支持。
“擎山,觉得年复兄所说甚是,我们奋进会要么走出去。要么早晚有一天就会自然消失。到时消失的不仅仅是奋进会,还有我们的梦想、我们的理念、我们的信仰!我支持年复兄走出去的意见!”皱着眉头的孙义山在考虑了一会之后。开口说道,早在内地时就曾经参加过类似的团体的时候孙义山当然知道,一个守在家里的团体,不走出去,根本不会有什么出路。
“我的意见和云义兄一样,支持年复兄走出去的看法!之南、勿言,你们的看法呢?”放下茶杯后的陈同秋开口表态支持到,作为奋进会中狂热程度不亚于陈华容的陈同秋,当然不会反对这么一个走出去的机会,话一说完,陈同秋就把目光看到一旁没有发言的宫安龄和章潜云,同时问道两人的意见。当有六个人中的三个同意的时候,最后结果自然就不用多说。在陈华容的提议下,六人集资400元,用于散发传单、租用场地,而场地自然就是在西北比较普及的地下酒馆,在这些酒馆里进行宣传鼓动,是陈华容在德国时学习到的。
“你确信,会有人在花着两个铜子喝酒时,听着咱们的演讲?”看着眼前满面自信的陈华容,孙义山开口说道,在孙义山看来,虽说经常有人在酒馆里宣传着什么,但是孙义山担心如果那些人到时厌烦的话,可就有些难以收尾了。
“相信我!西北人远比你我想像的更热衷于政治。”对于孙义山的话,陈华容并没有给予直接的回答,只是如此说道,在西北的几个月,陈华容自认为自己对西北人还算是有所了解。
得益于西北现在的充实的物质生活,以及较为乏味的业余生活。那些以看报纸来彰显自己是个识字人的西北人,他们在酒吧里大都喜欢谈论报纸上的时事,发表自己的意见,以显示自己高人一等,因此,西北人对政治的关心远高过国内其它地区的人们,对这一点,陈华容自认自己还没有看错。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西北工业区内的路灯亮了起来,路边的店铺招牌上霓虹灯也随之亮起,大量的霓虹灯把人行道映的是五彩缤纷,现在的西北的街道越来越像一个都市,一个现代化的都市。
身上穿着没有军衔的军装头戴着军帽的沈林拄着拐杖。行走在西北的街头上。看着被霓虹灯映亮的街头,沈林从来不知道,西北原来是这么的漂亮。当在路上巡逻的宪兵队员看到这个走在人行道上,穿着没有军衔的军装的拄着拐杖的人的时候。目光中多少带着一点崇敬的色彩。看着在街头溜达着的行人们,看着他们轻松自在的脚步。虽然有些羡慕,尽管失去了右小腿和拄着拐杖行走带来的不便,但沈林仍然觉得自己很幸运,毕竟自己活着回到了西北。
“为了西北,为了你们,我愿意附出我的生命!相比那些死去的兄弟,我已经是个再幸运不过的幸运儿了!”和一个陌生人打个招呼后,沈林想到自己在社区举行的荣军欢迎会上自己说的话,沈林从来没想到自己生活的社区竟然会为自己举行规模那么盛大的荣军欢迎会。沈林甚至现在都记得自己当时说话时。都紧张的浑身冒汗,比当初在包头时面对枪林弹雨还要紧张百倍。
当然沈林并不知道,在社区内为退役官兵举行荣军欢迎会,是西北制定的一个社区制度。在操作上是由工业区荣军会和社区一起携手合作,举行这种大规模的欢迎仪式,其目的就是为了彰显服役者的光荣,同时为他人树立榜样。有幸作为第一个享受到社区荣军欢迎会的沈林,被这个突如其来的惊喜给惊的多少天都沉浸于一片狂喜之中,至少这份狂喜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原本的那种失去右小腿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