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合同上庞大的军衣数量给吓住司马看着马修,很难相信这份合同就是马修说的那份合同,这怎么可能,除非是说这个马修把俄国人外购军衣的生意全部给抢了过来。有这个可能吗?那些日本人会放过这么大的生意吗?
“司马,我可是为了咱们中国,不能便宜了那些日本人不是,再则我相信以司马的能力,应该可以按期供应这些军衣吧!”马修眼里带着狡诈的眼光说道,现在马修早都断定对于这个司马,只要用日本就可以刺激到他,为此马修这个英国人,甚至连“咱们中国”这样话都说了出来。
虽说现在公司非常需要资金,可是看着合同上7位数军衣订单,司马还是有股倒抽凉气的感觉,毕竟数量实在是太过于庞大。虽然仍然是像去年一样,向那家出售俄布陆军剩余军大衣的公司定货,可是按订单上的数量,自己就是把那家公司所有的存货都买下来,都还差不少,可是如此大规模的一次定购如此数量军衣,会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
自己的公司根本不能生产制造这些军衣,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二十一世纪购买或生产,但是如此庞大的数量发出去,恐怕想不引起别人的注意都很困难。尽可能避免被有心人的注意,是司马一直以为的第一原则,可是眼前公司非常需要资金来扩张,同时这么一大块肥肉,要是放弃了……
一时之间,司马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这笔生意到底是做?还是不错?这是个问题。
第125章 改变
和现在的这个时代不同,在共和五年的社会,根本没有详细的商业记录,更不像后世那么发达的资讯,也没有像后世那么组织严密的政府力量。所以在这个时代司马根本不需要担心发货问题,哪怕就是大量通过马修的洋行,向国内外出售着用来制造火炸药的苯、硝酸铵司马都没有担心过会有人因此而怀疑上公司什么。
可是在后世的二十一世纪不同,在那个时代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司马,当然那个组织严密的社会,虽然表面上没有人会在意什么商业交易,可是当一些商业交易有些不太正常时,谁知道会有不会引起一些人的好奇心呢?就像上次的古董一样。犹豫了十多分钟之后,司马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毕竟相比于倒卖其它物资,做军装应该是最简单、最安全的一种生意,毕竟仅仅只是服装罢了,虽说是制服。
“也许我应该在这里建一个服装厂,从关内招些女工过来,让她们在这里制造军衣,一来可以起到掩饰的作用,二来也可以解决一些工人的老婆问题。”待马修等人离开办公室后。思考着要怎么样完成这笔天价军装合同的司马想到这么一个主意。虽说司马并不愿意涉足轻工行业,与现在的民族资本家争夺市场,可是显然现在的中国的成衣制造业非常的落后,或者说根本没有几家成衣商。
那么也不存在和这些民族资本家争利的问题。更何况司马准备开办服装厂制造的可是军装,而且是专供满足出口俄国的需求,连国内市场都不考虑,这样应该可以避免发生争夺市场的情形。
其实早在月前司马就有想法办一些适合女性工作的分厂,毕竟随着公司现在越来越大,公司里地单身男人也越来越多,让他们都回家找老婆显然不太现实。办几家适合女性工作的工厂,到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工人的老婆问题。
现在既然碰到了这个问题,那么办一家全部是女性工作的服装厂倒是再合适不过,无论是从任何角度来看都再合适不过了。至于制造军装所需的原料司马并不担心,也许购买成衣军装量如果很大的话,会引起别人的注意,但是购买粘毛混纺的毛呢面料,应该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其实司马根本是有一些多虑了,虽说两年前的经济危机已经结束,可是现在国内各地仍然不停的加大内需为政策导向。司马愿意购买各种物资,那些企业主和地方官员高兴都来不及,谁会去追究这去物资的去向。只要能卖掉货物就行。虽然在后世的中国有着世界上组织最为严密的政府组织结构,同时有着健全的商业管理体系,但是却没有形成一个管理完善的商业市场。
在这个高度资本化、但是管理却不完善的中国市场上,各种介于黑于白之间的灰色贸易普遍存在,每一个从业者所追求的只是利益,至于其它却非是他们所考虑的事情。更何况在这个时代的中国,卖方根本没有提供发票的习惯。像司马在上次分多次购买三十万件军大衣时,卖方根本就没有提供发票,而司马更没有去索要,仅只是通过电话、网络就达成了交易。
司马应该很庆幸,自己没有碰到骗子,否则那可是几百万打了水漂。正是因为这种管理不健全的市场,才使得司马在过去的一年中,虽然购买了数亿的各类机械设备和各类物资,但是却根本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要不然再多设一些贸易公司吧!可是这次量这么大。而且是两个月内交付,这也太多、太急了一点。只有尽可能分散订单了。”司马有些忧心忡忡的想到。那怕是国内没有健全的市场管理。现在的司马也不愿意去冒任何风险,去挑战未知的风险。多设贸易公司就成了司马唯一的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