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那怕是国内最优秀的北方军在经历了六十里路的强行军后,恐怕也不会比这些刚刚成为新兵的农民们的表现强上多少,看着训练场中躺着的,已经累的差不多的新兵们,王公亮开口说道。

“再给他们五分钟时间休息,还有那个宋千湖仪式结束后,让他到一团当个连长,看他那样子,这种怂人不配当个营长。”王公亮的话没说完,就被司马给打断了,此时的司马感觉有些欣慰,但是看到宋千湖入营之后,竟然像那些新兵一样直接趴在地上休息。司马就忍不住有些火大。

他是个营长,而且是带队的领导,哪怕再累,也应该在报告之后才能倒下去,这让司马感觉非常的丢人,要知道这些军官可都是从保安队里出来的,现在倒好,才他娘走个几十里路,就连最起码的军纪都忘记了。长此以往。司马可以想像以后自己的民团会成了什么样,累,只是一个借口,纪律必须在渗到骨子。哪怕再累,也要在完成任务才能给趴下。

基本上算是一伪军迷的司马,通过在后世的军事杂志和论坛耳濡目染,知道纪律对于一支军队的意义,一支连基本纪律的无法遵守的军队,谈什么战斗力?纪律是战斗力的保障前提。宋千湖对于纪律的无视,正是司马除了感觉到丢人之外的最为恼怒的一点,如果不是因为要顾及一些问题。司马都有一种要把宋千湖的那身军装给脱下来的冲动。

“五分钟到了,开始吧!”司马止住想说些什么王公亮和马四等人,这时候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司马决定。累不是理由。只是违纪的借口罢了。看了一下手腕上的手表时间,时间差不多了,于是开口说道。

……

“咚、咚、咚、咚、咚”从训练场周围的突然响起的激昂的鼓点声,原本只能听到这些新兵喘息声的营区一下静了下来。躺倒在训练场新兵们被激昂的鼓点声,给弄得有些不知所措。他们有些紧张的环顾着四周,想看看是从那里传来的声音。

声音是训练场四周的数个钢柱上的高音大喇叭里传出来的,这是司马特意为训练中心安装的六个高音大喇叭。随着司马开始的命令之后。接到命令的宣传兵,就用磁带放起来了司马精心挑选的电影里《桂河大桥》的乐曲。司马之所以选择这首进行曲,除非了因为这首进行曲的曲调激昂比较适合之外,同时又不失欢跃,可以缓和这些人的心情。

更重要的是这首《桂河大桥》虽说是50年代的电影《桂河大桥》,可是实际上,这首乐曲原名叫《波基上校进行曲》。由英国作曲家奥尔福德作于1914年曲。因电影《桂河大桥》采用口哨吹奏主旋律,故在此后演奏时,大都在管弦乐基础上加以口哨声。乐曲一开始呈示的主旋律,常用口哨吹出,0大调,24拍。开头的切分节奏和六度跳进具有很强的跳跃感,使乐曲充满了活泼而诙谐的气氛。接着,乐曲转为小调色彩,再现开头部分的主旋律,然后在轻松的气氛中结束。

当这首桂河大桥的前奉的鼓点结束之后,欢快的口哨响起的时候,躺坐在训练场上有些紧张的新兵们,他们紧张的心情也随着这有些诙谐的口哨声松快了一些。看着训练场中,已经明显放松了不少的新兵们,司马觉得这首《桂河大桥》果然没负自己精心挑远的数天的辛苦。

“集合各带队军官为排头。”突然之间激昂又不失诙谐的乐曲声音突然停下,训练中心四周响起严厉的口令声。

这些心情刚刚舒缓不少的新兵们,突然被这突如其来的,严厉的口令声音给吓了一跳,几乎像是本能一样,慌忙地站起身来,开始排起了方队。

司马看着眼前的这些已经是又累又饿又渴的新兵们,虽然有些慌作一团的样子,但是还是很快就排起了标准地方队,对此司马感觉非常满意。

当时训练场内的新兵们排好方队时,灯光已经打开,将用空弹药箱堆起的讲台照的通亮,穿着无军衔军装的司马缓步走上讲台。当司马走向讲台时站在话筒后,看了一下台下的这些仍然在在口的喘着气的新兵们。

这些这些疲惫不堪的新兵们看到司马站在讲台时,都开始自觉得屏住急促的呼吸,他们看着讲台上站的那个穿着明显和其它的军官不同。反而和自己这些人差不多的司马时,感觉到的是一种亲切感,虽然仍有距离,但是因为没有军衔差,却显得亲切了许多。

司马看着台下这些又饥又渴,而且是经明显有些虚脱的新兵们正努力地站直一些,把队排的更标准一些。现在已经是晚上十一点了,这些跑了六十里路的新兵们,至今还没有机会坐下来,好好吃上一顿晚饭。这是特意为他们准备的仪式,司马要向这些新兵发表了一个简短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