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年产千万只机械表的上海手表企业现在!哎!司马看着资料上的介绍,这些企业实际上每年的开工率还不到当年的10%,当年的响彻全国的上海产名牌手表现在早已停产,早都已经沦为代工加工各类仿牌表而已,要不就是沦为为私营企业加工机芯等精密配件的加工企业。

看着网上这些企业出售老旧的机械设备信息司马不禁两眼发光,在外人的眼里像这类的老旧设备也许没有什么利用价值,可是在司马眼中这种设备就再适合自己不过,这些设备根本不像现在的机械设备一样动不动都是什么数控之类,大都是上世纪70年代国产的机械设备。

像那几台24轴高速打孔机,看上面的介绍是用来打制手表机芯的宝石轴承,每人每天可打孔2500~3000粒,这种小型打孔设备看似老旧,生产效率还不到激光打孔机的十分之一。可是这种设备拿到西元一九一五却是再合适不过的设备,而且是非常的先进。还有其它的机铣设备。

司马看着网上这些像冲床甚至包括表壳、表带模具等等之类的老旧设备的出售信息,甚至有些庆幸这些国有企业改制,如果不然恐怕这些设备还需要自己从其它工厂定制,光定制造这些设备需要多长时间?

更何况司马根本不知道办一个手表厂需要什么机器,而眼下不同,这些设备大都是直接从工厂拉出,只需要有熟练的工人重新开动机器就能很快生产出新的手表,到那时自己就会有源源不断手表从自己的工厂里生产出去。

司马当然明白这一切的前提是自己必须要在西元一九一五的时空培训出一批熟练的技术工人再说,否则哪怕这些机器运去也是白谈,而眼下司马觉得还是从现代定制机芯之类的精密配件还有表壳、表带在组装,然后慢慢生产表壳、表带之类一步步来的稳妥,更何况光是培训那些大识都不识几个的农民学会组装手表这种精密机械都是个问题,显然这种手表不是那些大字都不识几个的农民能装配好的。

(《俄布工艺学》就是《苏联工艺学》一书,本书中关于苏联用俄布代替。)

第11章 眼红的老胡

有时作为一个外行的最大的好处,就是虽然你有时会碰到很多困难,但是最终也许是无知者无畏的原因,你同样会无视很多困难。而眼下司马却被眼前的一摊子事给压的喘不过气来,晚上值夜班时得空的时候还要去西元一九一五年的空间走上一圈,这一圈就要耗上几小时。白天休息半天,剩下的几个小时,基本上人都像上紧了发条一样到处奔波,有时司马累的甚至想放弃自己的大目标。

司马看着街头悠闲的路人不禁感叹过去自己也是他们中的一员,只要上完班剩下的时间自己就是闲人一个,那里像现在这样睡的比狗、少活干的比牛还多,司马自己都算不清自己眼下一个人干多少个人的活。

反正一个人总揽了一切,虽然相对安全,但是像眼下这么累却总也不是个常法,司马心里有时甚至想开一家公司,看看能不能招些职员帮自己干活,可是那样还能保密吗?那些个职员会不会对自己所作的工作产生怀疑?这些却都是司马不得不考虑的事情。

“我的个神!我不过只是想建立一个仓库加一个工厂仅此而已。为什么盖一个厂房要这么多东西。”司马看着一天比一天拉长的购物清单只感觉头皮要麻了,为了尽可能的节约成本同时缩小范围司马甚至于搅拌机都省掉了,水泥沙石混合直接用人力算了,反正建立那种简单房又不是整什么钢筋混凝土。

“靠!还有这个柴油发电机。”在这之前司马从没听说过什么柴油发电机组,可是没有这东西司马想建立厂根本没的指望,到时焊接钢构架时就需要大量电焊这自然需要用电,到时建了工厂照明、机械运转都需要电力。在西元一九一五年的口外可没有什么发电厂给司马的工厂供电。没有电力一切都是扯淡,想在西元一九一五年建立个发电厂肯定是不可行的,只能靠这种柴油发电机组了。

所幸这种2000千瓦的发电机一台也只需要几万块gb这个价格还是司马可以承受的。简易厂房的钢结构焊接、螺接所需要的电焊机、切割机、钻眼机、吊装钢梁的小型台吊。不仅只是这样工程设备,无论是水泥的搅拌还是以后的工厂生产、工人生活都需要用到水没有水肯定不行。

而在那附近不过流淌着一条深度大约只有半米左右的自然河,这种河肯定不能满足要求,那就还需要在那里打机井,而这个机井显然不能像在2010年这样随便喊个机井队就能一天就能打个几口机井,想打机井恐怕只能先买一套打井机才行。

而且最恐怖的是,司马要想在那个西元一九一五的空间使用这些设备首先要学会这些设备的操作!值得庆幸的是无论是电焊机、切割机、还是打井机现在这些设备大都不需什么专业的技术培训,甚至只是在购机时,卖家手把手教你一次然后再送上一份操作说明书之类就算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