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7页

“主公是在担心,天子来青州之后,引发事端吧?”王羽没刻意收敛,陈琳自然能看出他的心结所在,试探着问道。

“嗯?”王羽听出了陈琳的言外之意,反问一句:“孔璋有办法?”

“琳思得一计,或可为主公分忧。”

第828章 陈琳献策

“说说看。”王羽饶有兴趣的看向陈琳。

打败袁绍后,王羽俘虏了不少袁军的幕僚,除了逢纪等一味求死的,还有一些恶名昭著,作恶多端的,其余的人都没受任何留难,想留用也可以,想走也不拦。

当时留下的人足有一百多,士人们投靠袁绍,无非是认为袁阀势大,统一天下非他家莫属,想着赚个从龙之功,一跃成为名门之类,谈不上和袁绍真有什么生死不渝的感情。

胜者王侯败者寇,袁绍败了,大伙顺势投靠胜利者,也谈不上失了名节。世人都说袁绍之败,在于不能用人,不纳忠言,他的失败,自然不是幕僚们的责任。

一晃就是两年多,当初留下的一百多名士,现在剩下的只有十来人了。

在王羽的主导下,青州官场纯粹得很,就是一帮做事的人。事情做得漂亮,更重的担子很快就会压过来,不会做事,想靠扯别人后腿来上位,那是绝对要遭到所有人鄙视的。

而这时代的名士,就是官僚的预备役,务起虚来一个顶俩,真正放到实务操作上,十个也顶不了一个能吏。

这些人在袁绍手下很吃得开,反正政务都有文吏来处理,名士们只需要时不时的写些花团锦簇的文章出来,颂扬袁将军的人品德行,吹捧造势就可以了。

到了青州,冷丁被当成牛马牲口来使唤,名士们自然不大适应,而且也干不来。

最后剩下的十来个人,大部分都是相对异类的,比如审配就是,他不太会做人,就只能做事呗,唯一的例外就是陈琳。

除了一支生花妙笔,陈琳和无法适应青州官场的名士们没什么不一样,同样在最初的磨合过程中泯然众人,没能冒出头来。

不过和其他人不同的是,陈琳在受挫之后没有故作桀骜,或者灰溜溜的请辞离去,而是换了一个方向,重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