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4页

想到这里,诸葛亮也是暗道万幸,幸好自己没懈怠,移防西关,刚好误打误撞的救了公孙瓒。否则的话,就算主公的计划再好,公孙瓒死了,这流言只怕也就坐实了。

这种影响说大可大,说小也小。

一直以来,青州军似乎都是在孤军奋战,但细细历数,青州军的盟友并不少,从盟友那里得到的帮助同样至关重要。

就目前而言,除了幽州军之外,青州至少还有两家关系密切,三家关系普通的盟友在。前两者是张燕和吕布,后者则是袁术、公孙度以及刘表。若是硬要说,董卓暂时也可以算作青州的合作伙伴。

其中以刘表的关系最为普通,双方离得远,没什么利益冲突,也没什么瓜葛,大体上就是秉承远交近攻的原则,遥相呼应。凭借这个关系,王羽可以顺手从荆州拐带一些人才出来,而不会受到妨碍,比如孔明自己和同学庞统,以及黄月英,石韬勉强也算一个。

和董卓的关系也差不多,河东之战后,双方有了些贸易方面的合作。凭借这样的筹码,北征之前,王羽从董卓那里强要来了一封圣旨,在名义上,给了刘虞极为沉重的一击。

袁术和青州结盟的时间最长,反复的次数也最多,双方好的时候,可说是蜜里调油,翻脸的时候,也是剑拔弩张,明枪暗箭,甚至一度动过刀兵——当然,袁术是不承认的,为此他甚至抛弃了大将纪灵,说偷袭王羽是后者的个人行为,与他没有关联。

不管怎么说,双方毕竟没有真的撕破脸,大打出手,在群雄并起的时代,这样的关系就算是很铁的了。

辽东与青州的关系和董卓、刘表很像,一开始是觉得双方离得远,不会有什么冲突,看在海贸的丰厚利润上,公孙度还一度出兵攻打乌丸人的老巢,帮过忙。

时过境迁,到了王羽雄霸河北的时候,公孙度也感到了威胁,故而在王羽起兵北征,邀他一同出兵的时候,婉拒了王羽的要求。

即便如此,辽东和青州的贸易往来也没有断,若是处置得当,也是很有希望兵不血刃就解决辽东问题。双方的实力固然强弱分明,但辽东毕竟太远,一千多里地,劳师远征,换谁也发憷啊。

至于张燕、吕布……

前者原本就是个时间问题,他坚持的无非对太平道理想的执著,认为王羽对豪强的处置不够彻底,自己能比王羽做得更好。

但事实上,双方领地的差距正在逐渐拉大,有目共睹,张燕也不是那种很有野心,会一条道走到黑的人,眼下也只是一个念头没转过来的问题了。

吕布就更没啥可说的了,他又不是袁术,唯一的女儿都送过来了,还能有什么波折?

事实上,青州幕府中本来就达成了共识,北征之战固然是军事为主,但政治、外交上也要尽量借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