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页

管家无奈,哀声叹气的去了。

对这位从小看到大的公子,他实在是搞不懂。既然敌友分明,要分清楚公私,那何必要赠粮给对方呢?会不会给将来留下把柄,都是小事了,就以目前的形势来说,把粮食送给袁术,脱身不是更容易吗?

何况,既然知道周瑜的脾气,刚刚就不应该轻易放他离开,哪怕抓个人质也是好的啊?

其实,以管家看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虚与委蛇的答应周瑜,表示愿意脚踏两只船什么的。反正是私下里的密议,只有天知地知,日后反悔,又有谁能来找后账不成?

伺候这么位个性十足的家主,真的不是一般的劳心费力,再加担惊受怕啊。

第481章 千头万绪

王羽收到鲁肃北上的消息,已经是五天之后了。

其时会盟已经结束,虽然多少有些遗憾,比如麴义问题,再如面对荆州来使时,也没能如愿的将伊籍笼络至麾下,但基本上算是圆满达成了目标。

对荆州的示好,王羽是很欢迎的,他不指望荆州的地方派对曹操做出多大牵制,只要青州的使者、密探能在荆州自由,就有很大帮助了。对王羽来说,荆州别的用处不大,作为人才库还是很给力的。

陈珪和阎象先后被打发走了,随同二人一起南下的是孔融,带着王羽调停的书信和意志。

徐州的战事给了陈珪不小的压力,临走之前,他特意拜见了王羽,用有些晦涩难明的语气,遮遮掩掩的举荐了自己的长子陈登。

他的原话是陈登这个典农校尉在农事方面很有心得,正好可以为新设的东莞郡的屯田事务中一展所长。潜台词自然就是举荐陈登为东莞太守了。

对陈珪的提议,王羽表示出了一定的兴趣,陈登父子作为纯粹的地方派系,还是有拉拢的价值的。当然,他肯定不会因为这么个表态,就无保留的信任对方。

在三国时代,最没节操的就是地方派了。他们会依附于强者,讨价还价的搞到一块地盘当土皇帝,却不会对任何主君奉献忠诚。

其中表现得最为明显的,就是陈家这队父子,先后历经了陶谦、刘备、吕布、曹操四个领导,比吕布的三姓家奴夸张多了。

比吕布更强的是,这对父子还会时不时的搞小动作,刘备、吕布先后丢掉徐州,与这俩人息息相关,某种程度上来说,吕布就是被这二位耍至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