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的效果慢慢开始显现,借助着脚下土地的坡度,武艺和装备都不如对手的民兵居然与山贼们杀了个旗鼓相当。前方的弟兄不断倒下,后方的弟兄如同潮水般涌上前,一浪紧紧跟着一浪。
锋利的战刀砍在单薄的麻布衣衫上,瞬间切开一条半尺多长的口子。在体力即将崩溃的刹那,满手老茧的汉子们却忍痛从敌人的尸体上拔出短刃,狠狠地捅进对手的小腹。
两个人同时摔倒,却仍然不肯罢休,彼此拥抱着在血泊中翻滚,撕打。直到其中一方完全无法再动作,另外一方才停止攻击,倒在对方的尸体旁,大笑着合上双眼。
雪花陆陆续续飘落下来,盖住地面上的尸体,殷红。而那浓重的殷红色却不愿被掩盖,用自己的不甘熔化了白雪。丝丝白气,条条而起,一缕缕殷红汇聚成股,成溪,成河,蜿蜒着顺着山坡流下。
这是人世间最凄凉的场面,也是人世间最壮烈的场面。生命在最后时刻汇成一曲绝唱,任何乐器无法奏鸣,任何曲调无法比拟。
战斗在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
泰山众寇多半都被惨烈的战斗所吸引,只有戏志才还保持着旁观者的冷静,他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了。
眼前这路民兵的表现,实在有些令人出乎意料。
诸侯军中也有精锐和杂兵之分,然而,汉朝的军制虽然败坏,深厚的基础却还在发挥作用,即便是杂兵,也是由装备较差,训练度较弱的郡兵组成。
而所谓民兵,在诸侯的军中是不存在的,唯一能加以对比的,唯有黄巾军,可即便是黄巾军,他们的战力也实在不堪一提。
无论是曾经存在过的,还是依然还在的,在人数相近的情况下,没有哪路黄巾军能和官军发起对攻。唯一的例外只有张角的黄巾力士,但他们的攻势往往也持续不了太长时间,而且还必须得张角亲临才行。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这句名言放在黄巾身上再适合不过。只要官军能顶住前半刻钟,接下来,他们自己的就会丧失坚持下去的耐心。他们毫无章法,毫无节奏,甚至自己将自己的队伍冲乱。届时只要把握住攻守之间的转折点,便能轻松收获丰硕的战果。
当然,泰山贼比不上诸侯们的精锐部队,但比起郡兵,却也不算差了。毕竟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人,曾经是豪强们的私兵,在中平年间镇压黄巾的战斗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使得黄巾的乱势始终被控制在青州,却无法向近邻的琅琊及徐州渗透。
戏志才已经想明白了,青州的民兵本来就是被收编的黄巾军,尽管不是最精锐的那部分,但这些人多半也是上过阵,见过血,甚至杀过人的。所以,他们的表现比普通的百姓强很多,甚至比新兵还要强。
可问题不在这里,在眼下正在与泰山贼对攻的这支民兵身上,以往的经验都无法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