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开战前,程昱做出的判断,也得到了曹操的认可。所以,曹操发现青州军来犯后,就第一时间的迎击出来,就是不想被王羽围在城里,而是在野战中采取守势,消耗青州军的锐气,等待援军集结后,大举反击,彻底解决敌人。
无论是派武将单挑,还是想方设法的拖时间,对曹操来说都是有利的。
鄃城虽然消息断绝,但正因如此,才说明张颌军依然还在,否则王羽也没必要把情报屏蔽搞得那么严密,用一场大胜的消息或张颌的脑袋来恐吓敌人,这才是最直接的。
刘岱虽然还在大河南岸,但他想渡河,也就一天半天的事儿,再加上路上耽误的时间,顶多三天,就能出现在漯水之畔。
袁绍与张燕还在纠缠,可除非张燕铁了心,打算不计损失的为王羽拖延时间,否则,北面的战事也随时会结束。
袁绍自北、刘岱自南、曹操牵制,还有随时可能跳出来断后路的张颌!王羽的处境相当之不利,一个不小心,就会被四面合围,连逃都逃不了。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王羽此番南下,都利在速战,用全军之力,在刘岱来援之前,先不计损失的击破曹操部。然后用攻心计或再打一仗,迫退刘岱,最后再从容应战袁绍。
曹操之前的部署,都是针对这个策略而设的,这也是王羽南下之后的最佳策略。
而磨磨蹭蹭的拖延时间,则是最糟糕的策略。曹操不是典韦,他才不会相信,王羽是出于对武将的荣誉的尊重,这才配合自己,将战期一拖再拖呢。
这里面肯定有说法,只是可能性太多,几次军议,都不得要领罢了。
“故而,这其中必然有诈!”在这一点上,程昱等谋士,和曹操是达成了共识的。
“仲德,如果是你,你会如何设计?”形势分析,这两天已经做了无数遍了,曹操没兴趣再听那些模棱两可的说法,他要一个确凿的说法,哪怕是错的,也比兜来兜去的绕圈子,始终不得要领强。
这一刻,他越发想念起戏志才来。
曹操心里很清楚,自己其实不是个特别果断的人,因为他想的太多,想多了,自然要反复权衡,这也是世家子的通病。
戏志才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点,此人虽然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士,但行事的作风却是雷厉风行,比之典韦这些武将还生猛。
尽管戏志才的主张,经常会显得很冒进,但每次听到对方言之凿凿,一往无前的理论,都能引起曹操的共鸣,进而做出最全面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