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进一步,就是共同对敌,守望相助的紧密同盟了。不过,柳毅没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到底对方是不知深浅,所以不敢得寸进尺?还是单纯的想和自己保持距离;又或者双方没有共同对敌的目标,王羽不是很确定,但他要的却不仅仅是这样。
“贸易往来是好事,互通有无,对辽东青州都有好处;开放港口也没问题,只要入港的武力不超过限定标准,辽东的船只可以随时进入我青州的港口,若是有意继续南下,我军也不会阻拦;至于情报方面,只要公孙将军开口,也不是什么大事。”
“世人皆言:君侯的气度、胸襟,尤胜勇武,今日一见,此言果然不虚,毅代我家主公,和辽东十万军民,谢过君侯!”柳毅又惊又喜,慌不迭的起身致谢。
正如他对李敏说的那样,他这次来,也是准备好了要讨价还价一番的。
不加限制的贸易,对辽东来说只有好处,辽东有,青州匮乏的物资,无非牛马牲畜,还有皮毛之类的塞上特产罢了。而辽东匮乏,青州富有的东西就太多了,最紧缺的就是粮食。
问题在于,王羽和幽州公孙瓒早就结成了紧密同盟。辽东有的东西,幽州同样很多;辽东缺的东西,幽州也不富裕,青州大有选择的余地。
另外,公孙度是个有大志的,当然不会闷着头只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算没机会争鼎中原,要选择明主投靠,也需要准确的情报来分析形势才行。而辽东地处偏远,想要得到中原的消息,要么通过幽州,要么就是青州。
在柳毅的预想中,这几个条件恐怕要经过艰苦的谈判才能达成,为此,他特意放出了诱饵。王羽总结的技术共同研发,就是柳毅的筹码。
他看出来王羽要建设水军,而辽东的造船技术比青州是要高出一筹的,差距虽然不是太大,但青州要想赶上,也得花费几年时间。
没想到,他甚至还没来得及对这个筹码做详细说明,王羽就满口答应将其他条件下来了,他又怎能不喜出望外?
王羽笑着摆摆手,慢条斯理的说道:“倒也说不上气度,只是本侯认为,柳将军所说,还不够详尽,想补充几点。”
“请君侯赐教。”柳毅心中暗叫一声:来了。
“有关于贸易,本侯想补充一点,希望公孙将军准许我军在辽东开矿。”
“开矿?”柳毅有点发晕,辽东的铁矿确实不少,不过有必要大老远的跑去开采吗?
“对,开矿。”王羽并不详加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