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页

“袁将军入主冀州的过程很顺利,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事,城外的兵马都是后来集结过来的。豫州之变乃是一个月前才发生的,周昂先前被孙文台打得只能龟缩,若不是得了冀州的援军,又哪来的本事反攻?”

荀彧很欣赏这个年轻人,认为对方将会成为军中的干才,所以很耐心的为对方指点关窍。

“文若先生的意思是……”李典略一沉吟,惊疑道:“袁将军入主冀州后,第一时间就做好了出兵的准备?目标是幽州?不对,他在邺城集结兵马,似乎有点远了,难道……”

“不错,是青州。”荀彧笑着点头。

“青州?他不怕被公孙将军抄袭后路吗?”李典大奇。

“具体如何尚未可知,但有一点是确定的。”荀彧捻须笑道:“比起正面对抗,袁将军更喜欢走捷径。他在青州大概也隐伏了些后手,因此他认为青州有隙可乘,只要想办法牵制住公孙将军就可以了。”

看着荀彧若有深意的笑容,李典心中忽然一动:“文若先生,您对主公说,有把握说服袁将军,莫非就是……”

“孺子可教也。”

荀彧抚掌而笑,很满意的看着李典,低声解释道:“知己知彼,方能有的放矢,袁将军的眼中钉在豫州,所以他入主冀州后,第一时间调兵遣将增援周昂;仅次于袁公路的,则是青州,所以许子远连入主冀州这样的盛事都没赶上。”

“公孙将军对袁将军来说也是个威胁,但仅仅就是这样罢了,他现在被牵制住了,无论青州、豫州都难以顾及,偏偏他又心系于此。所以,只要我方展示出足够的诚意和利用价值,他就不会过多计较。”

说话间,车驾已到了城门处,二人闭口不言,由李典出面与守门军将交涉了片刻,这才得以通过。

回望守门那名校尉紧张兮兮的神色,荀彧悠然笑道:“如我所料不差,此刻,袁将军的幕府中,应该很热闹呢。”

邺城刺史府的议事厅确实很热闹,荀彧的到来更是火上浇油,争吵变得更加激烈了。

争吵的原因,和荀彧推断的差不多,袁绍实力大涨之后,不是象王羽那样选择休养生息,而是要扩张,消灭敌人。

在这方面,谋士们倒是达成了一致,冀州和青州不一样,没经受那么大的破坏,有各地豪门世家的支持,现在的冀州正是最强势的阶段,不扩张才是错失良机。

不过,对扩张的方向,众人就各执一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