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页

这件事孔融还可以理解,毕竟鹏举贤弟的魄力非同寻常,因人制宜的眼光也是犀利无比,如果不是他突发奇想,谁能想到虎牢关之战中,会有祢正平的一席之地呢?就凭他那张臭嘴?

太史慈的武艺确实很高,否则也没本事两度进出管亥的连营,两月间,奔波往返渤海,泰山,北海数地。王羽慧眼识英才,又有魄力,任用为将也不稀奇。

以此子的武艺,胜过管亥同样也不足为奇。

孔融心中略有几分遗憾,但更多的却是欣慰,毕竟是他先发现并任用此子的。世人皆知,被王鹏举看重的人,都是上将之选,自己多少也能落得个有先见之明之类的评价,至于其他……

虽然偶尔会犯糊涂,但基本上,孔融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人,他没有争雄天下的志向,自然也不会因为错过招揽上将机会这种事而感到懊恼。

反倒是因为太史慈的关系,他和王羽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了一些,总体而言,就是件好事。

然而,等他想通此节后,还没来得及高兴,就被另一个令人惊秫的消息砸晕了。

生擒管亥的,居然不是太史慈,而是那个跟太史慈据理力争的少年!

那可是管亥!

这种事可能吗?

孔融也罢,北海的名士和将校们也罢,初听之际,都觉得难以置信。这少年又不是王鹏举,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事?

可是,地上那个被捆着扔在一边,动也不动,生死不知,也没人理会的,不是纵横北海,斩将夺旗所向披靡的管亥又是哪个?

尽管此人头上身上都是血,狼狈不堪,完全没有当日纵横无敌的威风劲,但他给北海众人留下的印象太过深刻,又哪里会认不出?

随着争吵的升级,令人震惊的消息如海潮一般,一波接一波的向北海众人袭来。

生擒管亥的是个少年,这个少年只是个斥候……好吧,他不是一个人,应该算是个斥候队长……

徐庶身份的升级,并不能消除北海人的震撼与挫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