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页

这些人都是仰慕王羽的名声而来,等了一路,终于见到王羽本人,众人都兴奋不已,但等到王羽说了去青州的事,绝大部分人的脸都垮下去了。

王羽大闹洛阳的故事,人人都喜欢听,津津乐道,但换成自己去做可就难了。

青州那里可不是一般的乱,连治所临淄都被围攻近月,孔融惨败后,局势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各路贼军,加上官军溃兵,人命如同草芥,一个不小心就把命丢了,谁愿意去,谁敢去啊?

“君侯,我等学的乃是文韬武略,这种……”少数几个人想提点反驳意见,可话到嘴边,却很难说出口,眼前这位冠军侯不止一次干这种潜伏暗杀的勾当,并以此成名,若是当面质疑,岂不是有瞧不起的意思?

“无妨,各位若甘心从文吏和普通军校做起,本侯也是欢迎的。”此行鉴别出的人才,是要加以重用的那种。所以,王羽也没有强迫的意思,而是把选择的权利留给了每一个人。

在场的聪明人并不少,他们都听出了王羽的言外之意,富贵险中求,想要一鸣惊人,就得先担当大任。只是这其中的风险实在太大了,大多数人即便想通了,也不敢应诺,留到最后的,只有寥寥三个人。

“文和,其他人你看着安排吧,这几个人某先带走了……”

王羽向贾诩挥挥手,随手拿起了名单,一眼扫过:“沐汪,泰山人,做过猎户,不错……李南,河内人,做过马贼?有趣……最后,徐福,颍川人,在鹿门山游学过,自称武艺高强?有意思……”

第175章 北海来使

秋意渐浓,从北方吹来的风带来一丝凉意,树叶的颜色也变得愈发浓重起来,这是个出游赏景的好时节。少受战火波及的泰山郡,就呈现出了一派游人如梭的繁华景象。

王羽抱膝坐在一块探出山壁的大石上,任由猛烈的山风吹在脸上,一边感受着这份难得的平静,一边整理着有些凌乱的思绪。

那三个来投效的寒门士子,前两个比较正常,后面那个却有些不太对劲。

那个叫徐福的人,比自己大不了几岁,却是个有胆有谋的人,自己问那三人,知不知道去青州的危险,其他两个人都答得中规中矩,那人的回答却很奇葩……

“君侯能做得到的事,福为何做不到?青州再凶险,能凶险得过洛阳亦或河东吗?”即便已经过了十多天,但这句话依然让王羽记忆犹新,能说出这种话的人,不是真正的智勇双全之人,就是只会胡吹大气的蠢材。

而这个徐福的经历,让王羽产生了一丝熟悉感以及疑惑。

他知道鹿门山,在那里求过学的高人很多,其中就有一个跟徐福经历差不多的,那人不但也姓徐,而且还是个喜欢用化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