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身负盛名的名臣一直在劝谏,只是态度却很婉转,轻声细语的引经据典,别说董卓根本听不懂,就算听懂了,这种力度的劝谏,他又岂能往心里去?给他挠痒痒还差不多。
不过也难怪,前司徒杨彪很激烈的反对过了,结果被罢了官;比杨彪更激烈的司空张温,则是连命都丢了,家人亦不能保。
在董卓眼里,朝中最为尊贵的三公,也不外如是,说杀就杀,说罢就罢,在这个节骨眼上,黄琬敢于出头,委婉的提出意见,已经相当不易了。
没见新任司徒,久负盛名的王子师一直闭口不言吗?尽管那也是一种反抗,但无声的反抗这种事,有朕就已经足够了,身为大臣,就不必如此了吧?
不过,自己也不能太苟责这些人了,做官的也是人,想要他们无条件的忠诚于天子,是不可能的,总得有好处给他们才行。但是自己……身为天子,却是身无长物,哪里又拿得出什么好处给别人?
尸位素餐的一群人!
他们又提起关东诸侯了,其实,那些人又是什么好东西了?当初向屠户何进提出引诸侯军入京的,不正是关东联军的盟主袁绍吗?
若非何进行此下策,大汉朝的国势再怎么摧颓,也不至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吧?袁绍当日提出此议,动机到底何在?焉知他不是包藏祸心?
侍中刘和密报,如今袁绍屯兵河内,与洛阳近在咫尺,却不思进兵勤王,却与韩馥商量着,要立刘和之父,幽州牧刘虞为帝!
自己尚还健在,此人就敢如此,谁能保证他不是早有阴谋,就等着这一天呢!
一群乱臣贼子!
大汉养士四百载,这是养出了怎样一群臣子啊!父皇,大汉的列祖列宗,你们睁开眼看看吧!
刘协微微扬起了脸,向着无垠的苍穹,发出了无声的悲号,眼角,一滴热泪无声滑下……然而,金銮殿上喧嚣声依旧,无论持何见解,参与辩驳与否,众人的眼中也都只有董卓,没人关注宝座上的天子。
这就是傀儡的命运,还能指望什么呢?
不,还有希望!刘协又坐直了些,努力将视线投得更远,越过殿下群臣,越过高耸的宫墙,越过深山大川……
当日喊出大汉养士四百载,仗义死节,就在今朝,这句震耳发聩的怒吼,孤身杀入虎穴,割了董贼一耳的壮士,而今何在?
有这样的忠臣良将在,大汉就不会灭亡,他会再次出现的,带着千军万马,扫平乱臣贼子,澄清寰宇,出现在自己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