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就是这短短三里的距离,却难如通天之路。周勃驻扎在褒谷口北麓的石堡中,不断的派遣攀援善射的士卒爬上山头居高临下放冷箭射杀秦国工匠。不停的死伤让工匠队伍中惶恐不安,秦军迫不得已只能派出盾牌手在一旁护卫,石桩之上小的仅能容下二人,这还谈何施工。这样一来工程的进度便极大的减慢了,三天过去了,栈道的铺设仅仅前进了不到百米。
周勃此时正得意的在山崖对岸看着秦人工匠艰难的在石桩上缓缓攀爬,他心中细细的算了一番,依照此种进度的话秦人要想将栈道铺到山崖这边怎么也是一个半月后的事情了。再说就算秦人铺到了山崖这边那又能如何,自己只需派数千劲弓手据此一阵乱射秦军便绝无可能动弹半分。
这也让他心中愈发肯定了刘邦对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计谋的猜测。
韩信不是傻瓜,这个没有人比周勃心中更清楚了。他诡如狡狐,迅如毒蛇,总是在对方放松警惕的时候从最不可能出现的地方突然出现。在灞上一战中,整整十一万刘邦大军就是中了韩信的诡计才全军溃败的,韩信让他的敌人明白了一个道理,轻视他的人一定会为此付出代价的。
所以周勃料想韩信绝不会从栈道这边出兵,不远处陈仓故道出口的略阳,那边才会是秦汉军队决战的地方。至于这个栈道,它太过于明显了,太过于堂堂正正了,这绝不会是韩信的风格,如果他甘心于这么死磨硬缠的缓缓从栈道攻入汉中,那他就不是韩信了。
只有笨人才会用笨方法,周勃是这么认为的。
虽然心中已经认定了对岸的秦军是在虚张声势,可周勃心中还是隐隐有些放心不下,他又在崖边细细的巡查了数遍,确定了毫无防守的漏洞。
又令亲兵找来了当地的亭长,脸色和缓开口问道:“老丈,你可是世代居住此处的本地人?”
那亭长是个六十左右的老头,他出生的时候秦国才刚刚从楚国那里夺取了汉中,所以他对秦人到并没有什么太多的亲近,见周勃面色和缓便咧嘴一笑回道:“回将军的话,小人祖上世代居住此处,已经有了二百多年了。将军若想问我什么请尽管问就是了,小人一定知无不言。”
周勃不禁哑然失笑,心想这个老头倒是个人精,不过他能如何配合到是个好事,便指着身前的山涧道:“老丈,你看这道山涧可有没有什么可以通行的小道?”
亭长想了想,便肯定的摇了摇头道:“我活了六十二年了,从未听说有什么小道。这里叫飞鹰涧,意思就是只有天上飞鹰能飞过去,下面是万丈深渊,毒虫爬蛇多不胜数。我们村里也曾经有些胆大的年轻后生下去采药材,却没有一个人能活着回来,那地方根本就不是人能爬过去的,将军如果是担心秦军向从这里进攻,那大可放心,老汉可以担一百个保。”
周勃见老头如此言之凿凿,便信了大半,又召来十几个本地人问了一番,回答的和亭长所说都相差无几,这才放下心来。便将崖边石堡的守将唤来细细叮嘱了一番,让他时刻留意对面秦军的动向。又派出善于攀爬的士卒在秦岭山脉四处巡视,防止秦军排遣小股的士兵翻山越过秦岭。
重重布置妥善后,周勃才回到了五里之外的大营居中坐镇。
周勃这次带来的军队足足有一万人,山崖口处狭小不可能容下的如此多的人,所以周勃只是派二千人长驻崖边石垒,他自己则带着八千大军居于不远处的大营,一旦有警随时可以援救。
周勃扎营的地方地势鞭辟,离最近的褒中县城也有五十里的距离,所以条件十分简陋。褒中县令为了讨好周勃这位汉王帐下的红人,便想方设法的搜集来两名美女呈送给周勃以解‘征战之乏’。
周勃这人生性谨慎,可却有着和他主公刘邦一样的毛病,那就是极其喜好女色。得到这两名风骚入骨的美女周勃如获至宝,早就将‘军中不可留宿女眷’的戒律抛之脑后,整日闭帐和二女夜夜交欢、食髓知味。其他部将见主将如此便也知情识趣的不再打扰周勃,只是每日例行的将军报报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