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世皇帝登基后,燕国封国随即取消。这一次皇帝不但重建燕国封国,还另外增加了三个封国,一个是山东的胶东国,一个是两淮的九江国,一个是江南的长沙国。不过相对应的,各封国所统领的郡县大幅减少,基本上就是一郡之地。另外,封国王的权力大幅消减,由中央直接委派“相”主掌封国事务,而这个“相”每三年就轮换一次,尽量避免王、相联手对抗的弊端。
封国王的资格做了重大调整,凡皇子,即便没有功勋也可以领封国。新增加的四个封国,就是由皇帝的四个儿子在咸阳遥领。
二世皇帝并没有取消齐、楚、吴和南海四王的封国,其意思很明显,你们四个兄弟自己掂量着办,如果非要手足相残自相残杀,那最终结果就是一无所有,反之,如果向朕低头,遵从咸阳的命令,那么一切好商量。
形势突变,齐王公子骧第一个向皇帝投降了,齐国军队调转马头杀向了胶东。田儋等叛贼抵挡不住,蜂拥南逃,直奔两淮。
皇帝又下诏,凡追随封王割据自立的郡县官员,一律赦免。当然,官是没得做了,统统回家去种田,不过相比诛杀九族,这点惩罚根本不值一提。
※※※
九月,河北、中原和山东三地的叛乱基本平息,皇帝随即统率大军直杀两淮。
面对淮河对岸杀气腾腾的二十多万大军,楚王公子昌的勇气消失了,他也选择了投降。
会盟而来的大江两岸的叛贼虽然有所准备,但还是遭到了公子昌的“暗算”,死伤惨重。
皇帝挥军杀过淮河,大肆屠戮,挡者披靡。
※※※
十月,吴王公子高投降。
同月,从江南传来消息,熊启、魏起、王嵩等人率军杀进江南,击败了项梁和范增,占据了长沙。
熊启自立的消息是假的,是项梁、范增想出来的离间计,试图借皇帝之手诛杀章邯和熊庸,动摇秦军军心,然后迫使熊启就范,给他们打开进入岭南的门户。熊启当然不会束手就缚,他在得到十八方镇的接应后,成功杀进了江南。但等他占据长沙之后,才发现形势大变,于是断然以南海王公子峤的名义向皇帝投降。
到了年底,这场席卷整个江东的叛乱渐渐平息。
二世皇帝凯旋而归。
经过这场风暴之后,二世皇帝的威信大增,中央权威大涨,相反,以封王为首的关东地方势力遭到重创,六国残余也基本上被一扫而光,咸阳的休养生息之策开始在关东地区得到全面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