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鼎不会说,即便说了,熊启等人也不会相信。从当前形势来推断,宝鼎选择的无疑是第三条路,在明面上承诺放弃分封,继而赢得咸阳在一定时期内对北疆的财赋支持,让他经略北方,一旦北方稳固,可以甩开咸阳的钳制自力更生了,那么宝鼎肯定要封诸侯,建国称王。
以此推断来分析咸阳和宝鼎所属势力可能会拿出来的对策,不难发现咸阳肯定要以收回南阳控制权来向功臣们传递一个明确的讯息,除了宗室诸子,没有人可以封国,即便是武烈侯也不得不妥协,就此把武烈侯拉到他的一边,把武烈侯推到妄图分封的豪门贵族的对立面,激化武烈侯与豪门贵族之间的矛盾,分裂武烈侯所属的利益集团,继而给咸阳宫赢得各个击破的机会。
武烈侯的这一举动等于在甚嚣尘上的“分封”之议上泼了一盆冷水。当然,大家不会天真地相信武烈侯向秦王政屈服了,在他们看来武烈侯的目标肯定是封诸侯,只不过在他没有与咸阳宫正面抗衡的绝对实力之前,他要蛰伏,要养精蓄锐,而借助中原决战的胜利逼迫咸阳宫完全打开分封的“铁闸”显然有些不现实。
既然武烈侯要徐图大计,那么其他人也会跟进,于是决战后,统一进程进入尾声的时候,朝堂上下的主要精力还是完成统一,最后的“对决”将在统一大业彻底完成的时候爆发,这中间的时间就是大家各自谋发展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大家会在中央抢夺重要位置以影响甚至控制朝政,在地方上则抢占郡县的控制权以到达抢占地盘的目的,也就是说,秦王政和功臣、中央和地方对权力和财富的争夺会白热化,政治风暴会掀起惊涛大浪。
今日的东南熊氏太弱了,禁不起惊涛骇浪的打击,极有可能在风暴中粉身碎骨。
宝鼎目光炯炯地望着三人,一字一句地说道,“你们要离开东南。”
熊启三人的脸色终于变了。
魏起勃然大怒,“你要我们放弃熊氏的根基?你要置我们于死地?”
宝鼎略略皱眉,摇摇手,示意魏起稍安勿躁。
熊启想了片刻,冷静地问道,“武烈侯可以把离石会面的经过大概说一下吗?”
宝鼎点点头,把自己与秦王政的约定说了出来。
武烈侯放弃分封,秦王政则授其北疆军政大权,支持其完成北疆防御体系的构建。在封国的设立上,秦王政只答应建四个封国,北方已经建立的两个,然后就是江东和西南各建一个。
接着宝鼎把中原决战之后的中土形势发展做了一番推衍,把统一战争的最后几个阶段做了一番预测。
中原决战后,宝鼎回北疆构建北疆防御体系,镇戍长城,确保大秦的统一进程顺利推进,完成统一大业。
中原决战的目标是齐国,齐国灭亡后,整个大河流域完成了统一,接下来秦军要南下,要统一大江流域,也就是说,大秦统一战争的最后几场战斗依次在淮南、江东和西南战场进行。
大江是一道天然险阻。大河有封冻的时候,而大江不会封冻,如何渡江成为难题。另外江东吴越之地对秦军来说非常陌生,北方军队进入南方战场作战,首先就存在一个水土不服的问题,还有其他诸多不利因素,所以灭楚之战非常艰苦,根本不存在摧枯拉朽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