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页

这个谋划的核心就是以武力迫使咸阳宫封王子,建封国,把中央集权制下的封国制度付诸实践。

封国制度是基础国策,这个国策一旦付诸实施,其他国策不改也得改。宝鼎因此推动了国策变革,并掌控和引导着国产变革的方向,随之而来的则是本利益集团从中获得的巨大权力和财富。

宝鼎说完,军帐内随即陷入寂静,王翦、王贲和羌廆各自沉思。

良久,王翦抚须问道,“齐楚合纵攻打中原的把握有多大?”

秦王政和咸阳宫当然不会任由局势失控,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肯定要与齐楚议和结盟,以三足鼎立来赢得缓冲时间。齐楚两国目前的形势都不好,齐国还没有从大饥荒的打击中恢复过来,楚国刚刚经历了王统更替,他们迫切需要恢复元气的时间,如果能胁迫秦国议和来实现三足鼎立之局,当然求之不得。

“我在楚国的谋划还没有结束。”宝鼎笑道。

王翦略感惊讶,“愿闻其详。”

宝鼎把景氏和项氏打算诛杀阳文君熊岳,清洗其势力,以控制朝政的事简要说了一下,“不出意外的话,阳文君熊岳的时间不长了。”

“看样子,你和黄氏的联姻还是起到了作用。”王翦说道,“如果没有春申君这层关系在里面,项氏恐怕不会主动找上门。”

“我向春申君旧部做出过承诺,要为春申君报仇雪恨。”宝鼎笑道,“现在既然有这个机会,项氏一定要杀阳文君,而我又无力保全阳文君,那何不做个顺水人情,就势推一把?阳文君一死,楚国必然断绝与我大秦的盟约,与齐国合纵联手攻打中原。”

王翦微微点头,又问道,“熊氏能否拿出正确的对策?假如熊氏在关键时刻犯下致命错误,我们有可能失去中原。虽然借此机会重创了关东系,但熊氏却为之陪葬,而立储之事肯定要再起波折。如此我们的损失过于惨重,得不偿失。”

“对于熊氏,我已经尽力了。”宝鼎叹道,“我和熊氏有旧怨,彼此间的信任有限,就算我说了真话,熊氏最多信三分,所以临走前我虽然严辞告诫了昌文君,但昌文君是否听进去了,是否能够说服昌平君,不得而知。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阳文君熊岳肯定会死在齐楚合纵攻打中原之前,有这段时间做缓冲,熊氏应该能拿出有利对策,不至于自缚手脚,任由咸阳宫肆意宰杀。在我看来,只要熊氏不谋反,不叛乱,不割据,那么形势再糟糕,他们也能自保,不至于给咸阳宫连皮带骨头一口吃了。”

王翦想了一下,说道,“你这个谋划是个连环计,从代北、河北到中原、东南、江南,由南到北,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太大偏差,否则就会影响到全局,但我们不可能掌控所有环节,所以必须做最坏打算,也就是说,即便谋划失败了,我们也要确保自身的安全。”

宝鼎点点头,“所以说,如何操控中山战局是关键,只要这步棋走好了,我们就能把中原大军留下来,如此大秦武力大半控制在我们手上,进退无忧。”

王翦沉吟不语。

宝鼎的计策是在呼沱水一线不断地增加营寨,做出秦军主力云集中山战场的假象。这样一来,赵燕两国在主动议和的同时,会急告匈奴人和齐国,恳求他们在代北和中原两地做出有效策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