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半个月之后,此时已经是隆冬,距离新年很近了。
上将军王翦指挥大军向中山发动了攻击,秦赵两国的将士在呼沱水一线展开了血腥厮杀。
蒙武则集结中原地方军于陶城、昌邑一线严阵以待,与齐军对峙。
至于楚国,则一次次派出使者赶赴中原。楚王负刍需要秦楚盟约,需要时间稳定局面。
秦王政一边关注战场形势,一边与中枢商讨武烈侯所草拟的国策变革方案。由于国策变革方案关系到中土和大秦的未来,从变革原则到具体政策的拟定,无一不牵扯到各阶层各势力的利益,不存在一蹴而就的可能,它需要时间商讨,需要时机操作,更需要让各方都能在争论中不断地妥协。
这段时间也是各郡县上计之刻,国内国外的事情堆积如山,秦王政每日通宵达旦地处理政务,每天睡眠时间不足两个时辰。秦王政的“勤政”让大臣们钦佩之余,也是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内外廷诸府官员一个个都是“日理万机”,忙得团团转,即便新年将近,也没有人去关注这世俗之事。
这天晚上,后宫怀德夫人派内侍赶到御书房,向秦王政呈递了一幅白绫卷轴。
中庶子蒙毅本想替秦王政打开,但被秦王政拒绝了。秦王政拿着卷轴走到铜灯之下,背对众人,缓缓打开卷轴,然后保持着这个姿势,很久很久。
御史大夫冯劫、郎中令蒙嘉、上卿茅焦、客卿司马空、郑国,长史周青臣等人望着秦王政的背影,目露疑惑之色。怀德夫人在卷轴上写了什么,让大王陷入沉思?
冯劫冲着蒙毅使了个眼色,示意他悄悄上前窥探一下。蒙毅转目望向叔父蒙嘉。蒙嘉狠狠瞪了他一眼,然后又瞪着冯劫,不满地撇撇嘴。蒙毅把脑袋一低,动都不敢动了。
蒙毅是秦王政东巡期间亲自点名带回咸阳宫的,让他出任中庶子一职,随侍左右,有心把这位儿时的伴读和伙伴培养起来,以代替逐渐老迈的蒙嘉。
白绫卷轴在烛光的映射下,涂抹上一层淡淡的橘黄色。白绫上画着一位中年男子,身材削瘦,鬓发苍白,颧骨高耸,眼窝深陷,一双眼睛里充满了无尽的悲伤。
秦王政望着卷轴上的男子,脸上渐渐浮现出痛苦之色。成蛟,好好活着,大兄虽然是大王,但大兄身处咸阳宫,身不由己,赦不了你的罪责,洗刷不了你的冤屈,也无法让你重见天日。大兄对不起祖母,对不起你的母亲,更对不起你啊。
秦王政想起了自己当初回咸阳,第一次见到年幼的成蛟,那时候的成蛟天真无邪,跟在自己后面“大兄,大兄”地叫着,兴奋得手舞足蹈,然而,这一切都在残酷的权力博弈中化作烟云。十几年前,自己亲手“杀”了成蛟,今天,自己又要再一次兄弟相残,亲手诛杀另一位兄弟吗?
公子宝鼎有天纵之才,从今日他拿出来的国策变革方案,从他要掌控国策变革的主导权,不难推测出这场席卷咸阳的风暴到底出自何人的策划。毫无疑问,当公子宝鼎开口讨要国策变革主导权的时候,无论是咸阳宫还是贵族们,都已经意识到这场风暴是公子宝鼎一手发动的,他的目的就是推进国策的变革,就是掌控国策变革的主导权,事实上就是掌控大秦未来行进的方向。
秦王政无法接受,更不能容忍。虽然没有证据证明这场风暴是公子宝鼎策划的,也没有证据证明公子宝鼎有谋权篡位之心,但公子宝鼎试图控制大秦的前进方向,这基本上等同于谋权篡位了,假如真的让公子宝鼎掌控了国策变革的主导权,让他掌控了大秦前进方向的控制权,那秦王政和咸阳宫将何以自处?那大秦的命运何以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