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历史教训,先修大渠,先打通大江水系和岭南水系,先把粮道贯通,然后再远征作战,这不但节约了时间,也节约了大量的钱财。近几年大秦可以“敲诈”楚国的粮食,可以利用两次大饥荒的机会转徙人口到南岭一带,这样在开凿大渠的时候既节省了财力又解决了人力,事实上等于大大减少了对大秦自身国力的消耗,所以这是一个完全可行的方案。
然而,反对者太多了,对此策不抱信心的人也太多了,这让宝鼎感觉困难重重。
※※※
赵高抱着一叠文卷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
宝鼎从沉思中惊醒,抬头看了他一眼,问道,“还不去休息?”
赵高没有说话,坐到宝鼎的对面,看着他疲惫不堪的面孔,小声劝道,“有些事急不来,欲速则不达。”
“我没有时间。”宝鼎叹道。
“但人命更重要。”赵高苦笑道,“你既然救了他们,就不能半途而废。”
宝鼎微微皱眉,“最近又死了多少人?”
“初步估算,最近一段时间至少死了两三万人。”
“有这么多?”宝鼎非常吃惊,“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死亡?”
“有饿死的,有病死的,有冻死的,还有水土不服导致的……”赵高摇摇头,黯然苦叹,“武烈侯,十八方镇的情况非常恶劣,当务之急是帮助他们熬过这个冬天。”
宝鼎沉默良久,问道,“始安那边情况怎么样?”
“熊庸和荆轲来信说,百越人的反击不足为虑,担心的就是粮草武器供应不上。”赵高说道,“百越人在老山界神出鬼没,频繁袭击我们的送粮队伍,如果有一条可以直达始安的大道,可以帮助我们迅速扭转在南岭的不利形势。”
宝鼎轻轻点头,“你对今天的议事有什么看法?”
“武烈侯和他们所处的位置不同,所以武烈侯深谋远虑,而他们考虑更多的是眼前利益,这无可厚非。”赵高说道,“我担心的是,中原局势一旦发生剧变,咸阳是否会继续支持武烈侯的西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