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页

赵高第一个反应过来,“武烈侯,你打算把中原的灾难转嫁给楚国?”

众人霍然醒悟,但魏起马上质疑道,“楚国肯定有防备,会在淮河一线重兵驻防。再说,我们即使把部分灾难转嫁给了楚国,也无法从根本上扭转中原危局。”

宝鼎铺开案几上的地图,拿起朱笔,从大河开始,沿着大梁、新郑划到南阳的宛城,南郡的江陵,然后过江,终止于楚国的长沙郡长沙城。

“把河北灾民千里迢迢送到楚国的长沙?”魏起惊呼起来,“百万流民辗转两千里南下,武烈侯,这可是一次空前的大迁徙啊。”

“对,就是迁徙。”宝鼎手指大江南北两岸,“楚国的西南疆域到了长沙就终止了,再往南的大片疆域都是蛮荒之地。我们利用这次灾难向西南大量迁徙人口,先行占据长沙,然后向西南蛮荒之地挥军进击,拓展疆土,开垦土地,安置人口,如此一来,我们就把现在的,还有几个月后可以预见到的,以及未来很多年之后的各种各样的矛盾一次性全部解决。”

第273章 那片蛮荒之地

史无前例的大迁徙,虽然有借势之巧,但运作难度之大,远非纸上谈兵那么容易,稍有不慎,无数生灵将死于大江南北。

然而,中原现在没有选择,无论此策运作的难度有多大,也总比丢掉中原好,否则武烈侯完了,大家都完了。其实不管是咸阳君臣还是中原官僚,都不在意河北灾民的死活,除了武烈侯决心要救人外,其他人对河北即将爆发的大饥荒反而抱着幸灾乐祸的态度。但是,有些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赵国要转嫁灾难,齐国要趁乱打劫中原,于是,形势把中原推到了绝境。此刻,武烈侯能拿出这么一个挽救危局的策略,已经难能可贵了。

大家不再否定此策,而是群策群力,探讨此策的可行性。

此策若要实施,首要条件是把灾民安全送到大江附近。

从大河到大江,最近的路程就是从三川郡的孟津到洛阳,由洛阳南下到南阳,再至南郡的江陵,全程大约在一千里左右。

这一路上,三川郡、南阳、南郡都在大秦的统治下度过了几十年,三郡官民适应了大秦法治,井然有序,只要三郡的地方官府和军队能够确保灾民得到食物,并把他们安全送到大江,那么三郡就不会遭到灾民的冲击而导致混乱。

更重要的是,这条迁徙路线可以得到粮食保障。三川郡可以得到关中的支援,而南阳和南郡可以得到巴蜀的支援。关中和三川郡只有一关之隔,巴蜀的粮食顺着大江就能运到江陵,由此可以最大程度节省粮食运输的人力和途中的消耗。

大迁徙途中的粮食消耗还是非常庞大,大秦还是要利用墨家在庶民中的影响力进行募捐。这些募捐所得可以有效缓解粮食的短缺,同时,墨家还可以缓解灾民的恐惧情绪,帮助官府迅速安抚灾民,将灾民以最快速度转移到大江。

“走这条路线的优点非常明显。”魏起说道,“灾民南下的路程短,可以节约途中的粮食消耗。灾民吃饱了,他们就不会闹事,南下途中的地方郡县就不会混乱。如此一来,我们新近占领的中原三个郡就直接避免了灾民的冲击,三郡因此而稳定,军队严阵以待,齐国就无法攻打我中原。”

“如果灾民仅仅在我大秦过境南下,那粮食也就不再成为危机。”唐仰也高兴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