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页

“所以要牺牲韩国,任由秦军攻陷韩国,是吗?”南山子质问道,“这是大将军的主意,还是李园的策略?”

“秦国这头恶狼在河北两战两败之后,鲜血淋漓,但其凶残成性,依旧张开血盆大嘴要择人而噬,而武烈侯公子宝鼎就是其中最凶残的一条狼,他要在中原掀起血雨腥风,他甚至狂妄地叫嚣三年内灭亡我赵国。这是一个好机会,一个难得的机会。武烈侯要主动出击,试图以凶猛的攻击击败我合纵大军。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示敌以弱,把秦军诱出来打,力争在中原战场上给其以致命一击。”

“我合纵大军数次攻秦,屡屡受阻于函谷关下,导致合纵战果有限,无法给秦国以沉重打击。这次大将军和李园决定改变策略,不再以攻城掠地为主要目标,而是以围歼秦军为第一要务。只要合纵军能在中原战场上围杀二十万甚至更多的秦军,那么必定可以给秦国以沉重打击,如此各国不但可以收复失地,还能杀进函谷关,直扑咸阳,彻底打死西秦这头恶狼。”

“若要完成这个策略,就必须把齐国拉进合纵军,以便在兵力上形成绝对优势。”盖聂说道,“齐国就是一头蛰伏四十年的猛虎,如果没有鲜美的诱饵,这头猛虎绝不会下山。”

“此刻赵国两路受敌,韩魏孱弱,燕国观望,楚国独木难支,中土形势十分恶劣,但这还不足以威胁到齐国的安危。这时候武烈侯的攻击就显得尤其重要。武烈侯攻击韩国,合纵军蓄势待发,中原局势紧张,秦军主力必定从太原南下。韩国灭亡,秦军直杀魏国。魏国若亡,齐国就危险了,所以只要秦军灭韩,齐国必定参加合纵。只待齐国出兵,燕国就不会再犹豫,必定出兵救援赵国,如此赵国就能抽调部分主力进入中原作战。”

盖聂举起双手,做了个围歼的姿势,“中原决战,是赵韩魏楚齐五国复仇之战,这一仗的胜负直接决定了中土未来百年之大势。”

南山子沉吟良久,微微笑道,“秦国和齐国不一样,秦国有山河之险,凭借大河和重重关隘,足以将合纵军阻御于国门之外。齐国无险可守,四十多年前才在六国联军的攻击下差点亡国。这个策略一旦成功,可以重创秦国,但合纵军想攻克函谷关还是异常困难。”

停了片刻,他又说道,“大将军既然把这等机密策略告诉你,显然是想借我之口,把这个策略转告武烈侯,逼迫武烈侯不惜一切代价攻打韩魏两国,以便把太原的秦军主力调到中原战场,从而给赵国赢得足够的喘息时间。”

“这是大将军的借刀杀人之计,借助合纵军的力量重创秦国和齐国。秦国知道了合纵军的策略,必定全力备战,双方势必在中原打得两败俱伤。秦国固然受创,而齐国也必定伤痕累累,如此秦国短期内无法威胁赵国,而齐国也失去了攻打赵国的最好机会,赵国则乘机迅速恢复实力,不过韩魏两国肯定就此灭亡,中土将走向四国鼎立之局,未来的中原将成为四国逐鹿天下的战场。”

说到这里,南山子思路大开,霍然顿悟。

“我明白了,大将军高明,实在是太高明了。楚国以一己之力独自支撑合纵大军,当然有所图谋,而齐国参加合纵的目的当然是拓展疆土,所以齐楚两国都急切需要借助中原大战来消耗其它各国的实力。不出意外的话,齐楚两国肯定把未来的中土设想为三国鼎立,他们既要借助秦国的力量击杀赵国,又希望秦军能帮助他们击杀韩魏,这样秦军在两个战场作战,一旦中原大战爆发,秦军战败,那么齐楚两国就可以平分中原。”

“现在齐楚韩魏四国都希望赵国把秦军主力拖在太原,而目前匈奴人入侵代北,正好给了太原秦军再攻河北的机会,赵国因此岌岌可危,合纵军势必要在中原战场拖延时间。大将军则想方设法尽快挑起中原大战,以便把秦军主力引向中原战场,从而引导中土局势向四国鼎立的方向发展。”

盖聂沉默不语。过去南山子一直追随平原君,见识不凡,从这个策略里估猜到更多的秘密不以为奇,但两人毕竟不是主宰王国命运的大权贵,他们只能从天下大势来推断,而天下大势变化无常,各国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各国权贵都有自己的小利益,形势最终如何发展,谁也不知道。

南山子冷笑,“关东六国各怀心思,这一仗还没有开始就在算计自己的盟友。看得出来,齐楚是一伙,奔着三国鼎立而去;赵燕则是另外一伙,固守四国鼎立之策;至于韩魏两国则进退失据,只能以命搏命,以死相争了。怪不得你说张良没有长进,以我看,张良不是没有长进,而是很有长进,他已经看到了中土的未来,所以他非常绝望,只能以死报国了。”

“我到南阳来的另一个使命就是阻止张良刺杀武烈侯。”盖聂面无表情地说道,“这件事做完了,你我就赶赴齐国。临淄有很多老朋友,大家可以聚一聚。中原论剑,看看鹿死谁手。”

※※※

盖聂的出现让武烈侯和张良的谋划全部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