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园低头想了半天,忽然问道:“如果坐在这里的是信平君,他会怎么做?”
信平君就是廉颇。如果廉颇坐在这里,当然义无反顾地救助赵国。廉嵩苦笑,“你现在是楚国的令尹,要以楚国的利益至上,更要考虑自身的利益得失。合纵抗秦在寿春遭遇重大阻碍,虽然上柱国和柱国都非常支持,甚至愿意率军作战,但有些人肮脏而无耻,即便是春申君也未能逃脱他们的暗算而身败名裂,你的威望和权势都无法与春申君相提并论,其后果不言而喻。”
李园目露坚毅之色,用力摇手,“我迟早会死在他们手里,既然如此,不如与上柱国、柱国携手合作,在中原击败秦军,建下功勋。将来我有了军队的支持,未必就没有反击之力。”
“吕不韦是怎么死的?难道你也要和吕不韦一样,走上一条死路?”
“我现在走的就是死路。”李园冷笑道,“我已经杀了春申君,背上了不忠不义的恶名,我还怕什么?大不了和他们鱼死网破,同归于尽。”
廉嵩沉默良久,恭恭敬敬地深施一礼,转身走了。
夜幕降临之后,赵国的司马尚,魏国的公子璋,韩国的张良联袂赶到令尹府。参加合纵谈判的只有赵韩魏楚四国。燕国与赵国的谈判并不顺利,虽然太子丹很努力,也坚持结盟合纵,但燕王喜总是犹豫不决,瞻前顾后,迟迟下不了决心。至于齐国,则明确拒绝了合纵。现在君王后薨亡,各国纷纷派遣使者吊唁,估计临淄对于是否合纵也有一番激烈争执,不过短期内肯定不会有消息。
赵韩魏楚四国中,赵国主力被牵制在河北,韩国兵少将寡,偏偏这两国对合纵又最为迫切,而楚国和魏国暂时还没有感受到亡国的威胁,但他们偏偏又要承担合纵的大部分使命,既然出兵又要出钱,这导致合纵谈判异常艰难。
楚魏两国对合纵的预期就是夺回失去的土地,然而今日秦国的实力太强,他们单打独斗打不过秦国,只能寄希望于合纵,只是今日合纵显得势单力薄了。魏国已经把黄河以北的土地全部丢失,就剩下黄河以南的国土,所以疆域小,人口少,有个十几二十万军队就算不错了,而它的主力都部署在黄河一线防御秦军,所以真正能参加合纵的军队不会超过十万人。
如此一来,合纵军名义上是各国军队大集结,其实主力就是楚军。楚国能出多少军队?十万?二十万?三十万?或者更多?春申君当年在楚国权倾一时,说一不二,他在邯郸大战的后期,也就出动了二十万大军救援赵国,其后两次合纵,每次出兵十万。李园这个令尹能和春申君相比吗?他能说服寿春出动多少军队?
“赵国能出动多少军队?”李园问道。
既然由赵韩两国出面合纵抗秦,与秦军激战于中原,那么赵国无论如何也要投入一些兵力。
“两万到三万左右,最多不会超过五万。”司马尚说道,“这要视河北战场的具体情况再做定夺。”
“韩国呢?”
“所有兵力。”张良说道,“韩国五万军队全部出动。”
“魏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