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5页

宋阀[校对版] 宋默然 1949 字 2023-03-15

“陛下,臣也认为,此事确实不该。金辽交战,我朝正好作壁上观,避之唯恐不及,怎还牵连其中?况且,地不过两处,城不过两座,降军也不过数千,为这蝇头小利,坏了大局,诚为不智。”郑仲熊出来帮腔。

话音落下,魏师逊等秦桧党羽陆续出班,众口一词,都称此事不妥。然这些人,都不甚紧要,须得有一个说话极具分量的出来附议。

参知政事范同出班奏道:“陛下,此事非但不妥,而且蹊跷得紧。那金军即使走投无门,是辽军在进攻,为何不向辽军投降,反倒向西军?这里头,只怕也有内情。”

徐良一直旁听着,似秦桧等人言论,只当他见识浅薄就是。但范同之言,纯粹胡说八道,而且极其愚蠢弱智,简直臭不可闻!

他有心出班驳斥,但近来氛围不大对,他不太好出面。正当此时,便听一个雄浑的声音道:“范参政是在说笑么?”

众人寻声望去,见是兵部侍郎胡铨。原先军务归枢密院管,后来归中枢管,兵部一直就是挂个虚名,真正管的,只是少数民族官员升迁名籍,以及厢军调拨等杂事。胡铨身为兵部主事官之一,原本应该精于本司事务才对,可这位胡侍郎在朝里是出了名的爱搭腔,什么事情他都要插几句嘴,而且非常敢说,语不惊人死不休,久而久之,朝中同僚给他取个绰号,叫“胡放砲”,“放砲”是他说喜欢大胆地发表意见,抨击权贵,在前面加个“胡字”,一是他的姓,二也是讽刺他胡乱发言。

范同近来在朝中混得风生水起,谁不捧着他?听了这话,心头有气,又见是胡铨,便越发怒了:“胡侍郎,这殿堂之上,何等庄严?怎是说笑?”

“参政,辽军攻金,隔断大河联系,围困不攻,个个击破。金军却始终不降,负隅顽抗,契丹人必然怨恨!若是向契丹投降,一则失了先前气节,二则未必有好下场!与其这般,还不如向徐郡王投降。这是最简单不过的道理,参政怎还说得有模有样,声称其中有内情?”胡铨还真不愧“放砲”之名,真就没有给这位当红炸子鸡留颜面。

胡铨被他说得红了脸,口中仍旧不服输:“这军中之事,我便不懂,又怎地?”说罢,退了回去。

胡铨也不理他,直接向皇帝道:“陛下,徐郡王也上奏,辽军进攻,旨在取河西诸地。那宁边州和金肃军哪怕是徐郡王不接,契丹人也得拿了去。与其如此,还不如我们收了,说到底,还是中国疆土。”

胡放砲的话得到了不少人的赞同,确实有理。

赵谨听了,也觉得是这么回事,倒是自己多心了。哪知,秦桧又出班来,驳斥胡铨道:“胡侍郎,这两处土地,辽军取了去,那是他的事,与我朝无关。要打要闹,自有辽金自己去管。但我朝一沾手,这事就说不清楚。女真人定然以为,西军介入了战事,甚至有可能怀疑我朝与辽人暗中联结。倘若金国作此误判,后果堪忧!女真人要是以为宋辽之间还在联手,情急之下,会作出什么事情来,谁能猜到?”

这话明着是向胡铨,实则是吓皇帝,赵谨听在耳中,惊在心里!

胡铨瞄他一眼,冷笑道:“说不清楚?我堂堂大宋,需要向谁说清楚?”

“话不是这么说,你试……”秦桧本来还卯足了劲,憋着一肚子的话想说。但刚说到这里,忽然看到胡铨径直回了班,竟不听他说了!顿时,秦会之大感尴尬,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好在他反应快,立即道“陛下,如今和平局面来之不易,不宜为小利而坏大局。”

朝臣们争论不休,一些人渐渐感觉不对。为何?按说这朝议,确实是百官各抒己见,但宰相往往代表一方观点。怎么今日之事,全是各省各司各衙的大臣们在说,首相次相居然一言不发?两人都低着头,好似老僧入定一般?

赵谨也发觉这异常情况,由是问道:“折卿,徐卿,两位贤卿怎不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