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莫小看了他,如今虽不比往日风光,但以他在朝中的势力,要整治学士,想必不是难事。”秦桧威胁道。
郑仲熊倒有些信了,只是口中仍道:“参政也不必拿这话来吓我,当日参政替我遮掩,如今但凡有我使得上力的,只管说来,没有不尽心的。”
“好!既如此,我也就不拐弯抹角了。”秦桧朗声道。语至此处,他又给对方满上,对饮一杯,这才道出本意。
“麟王虽为首相,但一时也奈何不得徐良,况且,他也未必帮我。这事,只能拜托在学士手里。禁中沈都知,乃学士同乡,又有旧,倘若他能帮我遮掩,此事便还有余地。”
郑仲熊捧杯不饮,若有所思。不错,他跟沈择有交情,也正是因为这个关系,所以他成了皇后在朝中的发声筒,也成了刘家在朝中的代言人之一。秦桧如今有难,帮还是不帮,这得仔细商量。
一来,他本是徐良的人,如果帮了他,那他就必须改换门庭。刚想到这儿,秦桧似乎知他心思,郑重道:“学士放心,秦某是个实诚人,但凡帮我过了这一关,一定知恩图报!”
听了这话,郑学士动了心思。秦桧好歹是位副相,在朝中也有声望,如果能拉他入伙,那肯定是有好处的。想到此处,松口道:“这话,下官倒是可以替参政去传,至于沈都知是否肯帮忙,皇后又愿不愿援手,下官不敢保证。”
“只要学士肯传话,肯美言,便没有不成的道理!”秦桧喜道。
郑仲熊却没这般乐观,直言道:“参政啊,恕我多嘴。便如你所愿,留了下来,你在中书,日子只怕也不好过。见天地仰人鼻息,也不是办法。”
这一点,秦桧自然清楚,无奈道:“没办法,总得先留下来是正理。至于以后,走一步算一步。”
见他如此落寞,郑学士倒不忍心,宽慰道:“或许是我言重了,中书如今已不是徐良的一言堂,不还有麟王在么?”
提起“麟王”,秦桧心头一跳,吸了口气,小声道:“你倒提醒了我,今日我向麟王告假时,他再三关切。又说甚么,但凡不是公事,能帮上忙,叫我一定言语。当时,我琢磨这话没甚特别,如今想来,倒是话中有话了。”
郑仲熊一揣摩,也觉得不寻常,道:“想必如此!折相素来和徐相不对路,这朝野尽知,想必他是看出来徐相要撵你出朝,所以拿这话点拨参政。”
“若果真如此,那倒是好了,只怕是会错了意。”秦桧道。
“会错意又怎地?参政只管试一试,倘若成了,自然好,不成,也无妨!左右沈都知和皇后那里,我替你去说就是,这双方都使力,还怕斗不过徐良么?”郑仲熊道。
秦桧越想越是这么回事,赶紧道:“那这样,沈都知那里,就仰仗学士了。至于折相那里,我再想想,看有没有办法通融。”
“好,不过有一节,沈都知此人不好旁的,只是喜欢……”郑仲熊正要说些实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