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谌又问赵鼎,也没意见,遂暂定下来。又说一阵,皇帝问道:“徐卿,你入朝已不算短,可有合适的人选?”
徐六沉默片刻,正色道:“臣也有个人选,只是……”
“只是什么?”赵谌追问道。
“此人作过台谏长官,士林中有佳名,也作过参知政事,理政颇有建树。但已下放地方上多年,不知合不合适。”徐六隐晦地说道。
赵谌露出疑惑之色:“有这人?作过台谏长官,还作过参知政事?朕怎么……”语至此处,他突然想起一个人。
“徐卿说的,可是秦桧?”赵谌问道。
“正是。”徐良答道。秦桧,步入仕途以后,也还算一步一个脚印升上来,作了御史中丞以后,便踏入高级官员的行例。更因为受到故清河郡王徐绍的赏识,而进入宰执之列,官拜参知政事。坦白地说,在徐绍推行新政的过程中,秦桧鞍前马后,是出了大力的。在朝中,在士林,名声都还不错。
但因为徐绍坚持不跟金人议和,更因为他集权一身,上头遂罢去秦桧的参知政事,以此迫使徐绍。离开中枢以后,秦桧先是作为“西京留守兼判河南府”,在洛阳呆着,主持重修皇陵一事。
在他离开行在时,徐绍曾经对他说过,你去河南呆几年,皇陵修好以后,自然就有机会回来了。哪知,在他完成使命,满心期待重回中枢,结果朝廷又将他调往别处作地方官。回中央的日子,遥遥无期。
秦桧有能力,也主战,赵谌为什么不愿用他?只因徐绍在相位时,集政权军权于一身,莫说首相朱胜非有被架空之虞,就连皇帝也没什么事情可作。而秦桧正是徐绍的得力助手,赵谌当然不愿意再现这一幕,所以将秦桧投闲置散这么些年。
现在徐良重提旧事,不能不让赵谌多想一些。遂问道:“徐卿何以举荐秦桧?”
“回陛下,秦桧首先在中枢的历练足够,他作过职方员外郎,御史中丞,参知政事,理政很有一套。其次,他亦有在地方上任职的经验。当然,年龄也还相宜。臣认为,他是合适的人选。”徐六道。
赵谌听罢,笑而不言,一阵之后方道:“秦桧确实有才干,这事,容朕考虑。”
他既然这么说,徐六也不好再多言,又说一阵,赵谌提起了前线的战事:“徐卫亲自率领西军征战河东,日前传来消息说,进展顺利。已复河中府,解州,绛州,并俘虏金河东安抚使韩常。朕很欣慰,这足以说明,我朝跟女真人之间,是可以通过战争来解决问题的。”
赵鼎忽然露出笑容,赵谌一见,问道:“赵卿何事欢喜?”
赵鼎一俯首:“陛下,臣是解州闻喜人,解州光复,臣不免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