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页

宋阀[校对版] 宋默然 1488 字 2023-03-15

赵谌登基,蛰伏数年之后,渐渐显露其志向。矢志恢复故土,对金强硬,这正符合如折彦质,徐卫等军队统帅的意愿。再加上,赵谌对折彦质也是拉拢、信任、重用。甚至封他为郡王,让他担任北伐的“总指挥”。

折彦质非常清楚,就算他现在倒向太上皇赵桓,复汾阳郡王爵,作了江西、江东、湖北、湖南四路宣抚大使,那又怎么样?自己主张对金强硬,用武力驱逐北夷,收复故土。太上皇能这么作么?如果他一意对金求和,自己就算拥着兵,有什么用?带着数十万马步军每天过家家?玩泥巴?如果反对太上皇这个路线,时过境迁以后,早晚就给撸下来。

综合这些原因,有什么理由反戈?

“那么接下来,宣抚相公打算怎么作?”徐良拱手问道,此时,他已经顾不得“听良号令,如朕亲临”了,因为他发现,他根本不可能指挥得动折彦质。

折彦质想了想:“就依徐参政之言,先投书城中,阐明我等立场,先声夺人吧。我父不能回城了,恐有风险……”说到这里,他才想起,徐良的家小可都在城中!

“嗯,这个我亲自捉刀起草。好,时候也不早了,宣抚相公早些歇息,徐某这就去拟定檄文,明天却投往城中!”徐良道。

“好,不送。”折彦质拱手道。等徐良走后,他再次拿起了那道太上皇赵桓亲笔所写的诏命,看了几眼,哼笑一声,随手扔在了桌上。

这一头,徐良回到自己帐中,挑亮灯火,磨好墨汁,仔细斟酌之后,奋笔疾书。先就将十月十三日发生在葛岭的事情公诸于众,而后表明自己奉天子诏命,征召勤王之师来援,名正言顺,于法于理皆有依据。而后,将矛头对准以黄潜善为首的“逆臣”,指责他们“胁迫”太上皇,复辟夺位。号召有志之士,无论官民,皆群起而击之!

写完之后,审阅一遍,署上名:江西宣抚大使折彦质,参知政事徐良。

第六百六十八章 闹剧收场

徐良亲笔写下的檄文现在就摆在赵桓的案桌上,之所以称它为“檄文”,是因为这篇文章虽说是对于折可求出城传诏的答复,但它却将矛头对准了以黄潜善为首的大臣,指责这些逆臣胁迫太上皇发动政变,罪不可恕。赵桓当然明白徐良和折彦质的用意,他们不将矛头对准自己,一是不想让赵氏颜面扫地,进而引起人心混乱;二是也为自己找了一个很好的理由来拉拢人心。

“徐绍这个儿子,还真是颇有其父风范。”赵桓面无表情地说道。

黄潜善跪在他案桌前三步远的地方,双手撑在地上,额头挨着地面,已经保持这个姿势很久。赵桓语毕,抬起眼皮看他一眼,无力道:“起来吧,别跪着了。”

“臣本着一腔忠义,与朝中有志一同之人,拥立陛下复位。今内外汹汹,皆指臣为奸逆,万望陛下救臣!”黄潜善哀声道。折彦质拒绝了引诱,态度鲜明地支持“太子”,这等于宣告黄潜善等人的末日到了。

城中的兵力是绝对打不过勤王之师的,所以动武不行;他们拥立太上皇复辟,既得不到赵谌的承认,也没有大部分朝臣的认同,更无法取得外头军队统帅的支持,所以讲理也说不过去。文的武的都不成,那还有什么办法?

黄潜善预感到,他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