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页

宋阀[校对版] 宋默然 1971 字 2023-03-15

“徐相,此为叙前线将士之功,录相关人员之过,最后拟定的细目,请相公裁夺。”佐官将公文递到徐绍面前。后者一边咳,一边看。这上了年纪,且身患重疾之人,最怕寒冬。但没办法,徐绍身为次相,真正的日理万机。

逐一看罢之后,徐绍道:“张伯奋忠良之后,虽然战败丢城,念在他高祖和其父张叔夜的功劳上,可适当从轻发落。我看这样,降五官,贬个团练副使,寻个合适地方编管。你把本相这个意思,跟有司说一下。”

“是,下官谨记。”佐官回答道。

徐绍再看一次,又道:“岳飞接替张仲雄指挥,沉稳有谋,功劳不小。可特授观察使,充任荆湖宣抚司副都统制。”

“是。”佐官只能应下。本来,这是有司已经拟定好的,但徐相素来如此,大笔一勾,嘴皮一动,就以他说的为准。

“另外,折家子弟要多加抚慰,方能彰显圣上和朝廷之恩义,折彦野再拔一级,折彦若再提一级。对了,折可求以年老乞罢,有司是怎么议的?”徐绍问道。

“不许。”佐官回答道。

“对,折可求是军中元老,威望卓著,离不开他啊。”徐绍说着,又是一阵咳嗽。再看一遍,才将公文递还佐官。

“徐相,因战事的缘故,中书积压的公案为数不少,有司再三敦请……”佐官说得有些为难。因为都知道徐绍身体不好,他的得力助手秦桧又被罢免,朝廷这么多事,都赖他一人,实在不忍心。

“唉,若会之在,何至如此?罢了,都拿来吧。”徐绍叹道。

佐官领命而去,刚出宰相的办公堂就跟一位同僚撞个满杯,后来的也没空道个歉,匆匆入内,疾声道:“徐相,川陕宣抚处置司和陕西制置司上书到。”

“哦?拿来!”徐绍来了精神。在此之前,徐处仁已经上报朝廷,说是陕西制置使徐卫亲率西军三万余,兵出潼关,讨伐河南金军,以策应襄汉,却不知结果如何?

佐官递上奏本,徐绍先取了徐处仁的本,展开来看。这一看,直看得频频点头,嗯个不停。老九到底是个争气的孩子,看看,三战三捷,复洛阳,占虎牢,破郑州,竟一度打到东京城郊!而且就在他从前练兵的牟驼冈扎下营寨!最重要的是,这一次西军东征,斩获无算!

“好!此番若无川陕宣抚司相助,折何二宣抚岂能建功?”徐绍一时忘了病痛,捶案赞道。

看毕川陕宣抚司所奏,又拿起侄儿的奏本,先没看内容,只观字迹。这个老九,光顾着练兵打仗,怎就不多读些书,练些字?好歹也是建节的人,这手字实在不堪!便是读过几年书院的学生,也比他这鸡扒似的字工整!

可当徐绍看到奏本内容时,却再也没有这份闲情雅致来关心侄儿的学业了。“永昌陵以下皆惊犯,泰陵至暴露,臣解身着紫袍覆之,就地浅葬……”永昌陵就是太祖赵匡胤的陵寝,永泰陵则是哲宗赵煦的陵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