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页

宋阀[校对版] 宋默然 2341 字 2023-03-15

沿着城头一路巡过去,平阳四面都是金军忙碌的身影。这里虽是座府城,但终归不能与东京那样雄伟的规模相提并论,加之金军兵力众多,恐怕要不用许久,就将全面锁定。

第二百七十二章 逼近关中

隆兴元年年末,抗金形势急转直下!

首先是河东战场,本来打算跟平阳死磕到底的娄宿突然决定以“锁城法”围困,亲率精锐南下进逼关中。原因只有诸如耶律马五这样的金军高级将领知道,从河北过来了人,向他通报了由四太子完颜兀术率领的东路军之战绩。当得知兀术破山东,扫大名,已经兵临东京城下的消息时,娄宿终于在平阳呆不下去了。

其次是中原战场,完颜奔睹率领除女真本族精锐之外的数万大军,疯狂进攻东京。东京留守兼开封府尹徐绍,以河北招讨使张所为副留守,徐洪为都统制,依靠韩世忠、岳飞等将领,集合京营,河北军,以及大批志愿抗敌的百姓坚决反击。

金军攻击的第一处,说来也巧了,就是已故太师徐彰府邸所在,西水门。战事开始之前,完颜奔睹下令将东京近郊的乡村城镇付之一炬,而后以大船数十只顺汴河而下,直冲西水门。船上装有大量的引火之物,企图以火攻的方式烧掉西水门的木制防御工事。

徐绍闻讯,以枢密使、东京留守、开封府尹之尊,亲临一线督战。他的儿子,都统制徐洪当场命岳飞部将王贵率领敢死之士两千人还击。当金军火船顺水驶来,只见红光大起,冲天烈焰非但让人无法靠近,甚至无法逼视。徐绍一声令下,王贵率死士一跃而出,他们使用一种水上常见的长钩,将船勾住,使之无法前进。城头上的守军则投之以大石。数十只般几乎都被击沉,剩下的也堵在河道里,自行焚尽。东京保卫战,首战告捷。

最后是江淮战场,完颜兀术率女真精兵自东京起猛追,赵桓刚到颖昌府,后面就传来紧急军报,说是金军距此不远了。皇帝闻讯是大惊失色,女真人怎地来得如此之快?我这离开东京才多久?大臣们也慌了手脚,往日吧,但遇紧急军情,总还有枢密相公在。他从前是干武将的,打仗他在行,可现在徐绍在东京都是祸福难料,这可如何是好?此时,又一个文武双全的人站了出来,不是旁人,就是年轻的枢密副使折彦质。他是西军折家将子弟,知兵懂战,而且还参加科举考中进士,深得官家喜爱。可耿南仲却不同意,只不过这回他倒不是有意跟折仲古过不去。皇帝带着这么大一帮子人马南撤,大臣里通晓军事的没几个,折彦质这一去,要是打胜了倒好,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咱们这伙人还指望谁?

都说不信没了张屠户,就得吃带毛猪?难道领兵打仗非得靠武臣么?正当赵桓心急如焚时,一个文臣挺身而出。颖昌知府,宗泽宗汝霖。当初,他自磁州领军勤王,岳飞就在他麾下。因这件功劳,被何栗派到颖昌来作知府。听闻官家南撤的消息后,他就集结境内军队,准备护送天子南下。

对于宗泽的及时到来,赵桓感动非常,不但亲自接见,还勉励说只要挡住女真追兵,能使朝廷安然迁往行在,就不吝殊赏。并当场拿出十万钱,赏给颖昌将士。宗泽请赵桓先行之后,将所得赏赐全部分给部下,并对佐官们说“君忧臣劳,君辱臣死,盖本分耳。今金贼远来,吾必阻之。”于是置兵于颖水渡口,多设强弓以待。士兵准备未毕,金军游骑已至,这南方的军队几时跟女真人干过?一见骑着高头大马,穿得千奇百怪的北夷骑兵,当场弃器械而奔走者数以百计。女真人一看,果如四太子所料,这大宋南边的军队真是不堪一击。当下便涉河而击!

情势危急之时,宗泽以老弱文臣之躯,驰骋于岸前,大呼杀敌报国,誓与士卒同生死。部下受其鼓舞,乱箭射去,金军游骑不过百十众,遭这当头一棒,溺死者过半。官兵一见,原来金军也是爹生娘养的,并非三头六臂,士气稍振。

宗泽不敢大意,趁女真主力未到之时,征发早就召集起来的民夫在颖河枯水处多设营垒坚守。第二日,兀术兵至,得知挡在颖河对岸的宋军主将,就是自己的二哥被困滑州时,参与过围城的原磁州知州宗泽,新仇旧恨一起涌上心头,遂挥师猛扣。

宗泽固然忠勇,兼具才干,但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颖昌府的驻泊禁军只有一千人不到,其他的都是些厢军杂役。靠着人多势众,对付女真游骑还可以,一遇上兀术的主力部队也只能是溃逃的份了。这也不怪当兵的,因为整个大宋南方的禁军加起来,还不如陕西一地多。

在宗泽退守城内后,兀术倒也没挂念着为兄雪耻,这位四太子脑子精明得很。宗泽在颖水岸边设防,那明显就是想拖住我,这说明什么?说明少帝此去不远!于是下令,追!

此次金军大举南下,规模空前,至目下为止,三大战场都气势汹汹。虽然娄宿在平阳被挡住了一个多月,还折了两万余人马,但用“锁城法”困住徐卫后,他便快马加鞭,经河东走廊南下,直逼关中平原入口,河中府!娄宿的先头部队耶律马五迫近关中后,选择了孤峰山南道进军,意图夺取蒲津渡的浮桥,连通陕西与河东!

冬风呼号,在这寒冷的天气里,野外本该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可在蒲津渡所在的黄河两岸,却是人吼马嘶,剑拔弩张。八尊镇河大铁牛东西各四,牵扯着大河浮桥。这八头铁头,始铸于唐开元年间,所以又称开元铁牛。数百年来,它们不知见证了多少次兵荒马乱,狼烟四起,可仍旧雄踞两岸,不动分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