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页

宋阀[校对版] 宋默然 2565 字 2023-03-15

思前想后,徐卫决定入股。当他把这个想法提出来的时候,胡茂昌犹豫再三还是答应了。毕竟这是人家的地头,穷不与富斗,富不与官争,几千年来都是这个道理。而且知军一入股,那就是休戚与共,风险同担,何乐不为?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那就是解县境内的炭井,都是开发好的,一切设备齐全。只需雇上人开工,当天就可开采,一月之内就能见着现钱。矿主所要支出的,其实就是那笔承包费而已。

条件谈妥了,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大通,丰利两处炭井规模最大,包给了外地商人,本地客商肯定有想法,要让他们心服口服,就得想法子。徐卫想来想去,想到了一手。

八月二十四,就在前些天胡茂昌请徐卫吃饭这家酒楼,最轩敞的雅座中,徐卫邀请了几乎所有想承包炭井的本地外地商人。其实,外地来的商人,主要出自京兆一带,几乎都被胡茂昌给劝退了。不过今天,他还是带了几个人来,无非是充充场面而已。

雅间中,两派商人各自坐在一处,互相谈论着。这买卖人讲究上和气生财,表面上必须过得去,因此但凡新来一个,无论本地外地,都还是客气地点点头。

“我是不是眼花了?那是胡茂昌?”有定戎本地商人小声问道。

“就是他,打进门我就发现了。这厮手伸得真长,长安城里,质库、酒肆他有十几处,前些年在河东倒腾石炭,经运河南贩,赚得不少,衙门里熟人不少。这回又盯上定戎了。”旁边的同行笑道。

“哼,这可是在定戎,他想称心如意,恐怕没那么简单。”有人不怀好意地朝胡茂昌一瞄,沉声说道。

当即就有人提出不同意见:“不好说,这石炭在解州,咱们从前都没经营过。胡茂昌在这方面有优势,莫小觑了他。”

“那顶个鸟用?还不是衙门一句话……”话说到这里嘎然而止,因为衙门里的徐知军和张大人都到了。

看得出来,徐卫张庆两个都不想让事情看起来太过正式,因此没穿官服,青衣纱帽,折着西川折纸扇晃晃悠悠进来。满屋的客商都起身行礼,他二人也客场地相还。坐定之后,先请了茶,继而徐卫开口道:“今天本官请诸位掌柜主东来,挑明了说,就是为了解县那十几口炭井。”

虽然明知道是为这事,但“炭井”两个字一入耳,所有人还是禁不住心里颤了一下。

“朝廷的制度,诸位都知道,民办。只是,炭井大小也就十七口,这僧多粥少,各位呢又诚心诚意,搞得本官是半个月没睡好觉。”徐卫打着哈哈。一众客商也陪着笑,都说大人勤于政务,实在是官员楷模,我等之福云云。

“本官想了许久,觉着这个事,包给谁都难免被人说是非。斟酌再三,抓破了头皮,总算合计出个法子。下面,请张大人给诸们说说。”徐卫说罢,便瞧向张庆。

张庆倒不急着说,从腰带上取下一卷纸张来,按人头发放一张,客商人拿起一看。那纸上把解县境内十七口炭井都按产量大小标了号,大通丰利自然是排前面。在项目之后,留有空白,要求填写承包价格。

待发完之后,张庆不慌不忙坐回位置喝了口茶,这才道:“诸位都看清楚,这上面十七口炭井都在,你想包一处也罢,全包也好,填上价格。当场开示,价高者得。”

众人一听,都觉得新鲜,这叫什么法子?不过细想一下,似乎也合理,这官府自然是想拿最高的价。但高到多少却不一定,总还有个参照。比如我寻几个相熟的一商量,故意把价压低一些,你也没奈何不是?正打着这主意呢,只听那张大人一声吆喝,突然从外头窜进来一群士卒,刚进来二话不说,先把那明晃晃的钢刀给“唰”地一下拔出来,然后奔到各客商面前,来了个人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