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三年前从德军总参谋部退役的五十八岁的卡尔·冯·克莱斯特上校,深受萧益民的尊敬和器重,这位曾效力于普鲁士军团并取得赫赫战功、担任过柏林军事学院战术主任讲师,最终在德军总参谋部作战部退休的资深上校,来到成都后的第三天,就以他严谨的作风和渊博的学识折服萧益民,当即被萧益民任命为军校总教官。
十月一日,《华西时报》、《四川日报》分别在头版重要位置刊登专题文章,详细介绍由四川边防陆军兴办的、面向全省招生的四川陆军军官学校的各种情况,同时在头版醒目位置,刊登四川陆军军官学校的招生简章。
简章介绍:
四川陆军军官学校首期六个专业共招收五百名学员,即日起接受报名,考试时间为十月十八、十九两天。其中,二百五十名学员面向社会招生,择优录取,另二百五十名学员将由川军各部从现役军人中选拔推荐,根据四川军队实际需要,并参照德国军事教育体制,分别设置一年制和三年制两种学制,优秀毕业生将保送德国军事院校深造。
报纸一经发行,立刻轰动四方,位于新西门外的新大营的巨额投入和豪华营区,本就是数月来四川民众津津乐道的话题,如今八名德国资深军事教官与国内各省二十余名知名将校纷至沓来,联合执教于高标准的四川陆军军官学校,可想而知吸引力有多大。
更令军中将士和无数青年学子向往的是,萧益民萧司令亲自担任四川陆军军官军校校长!
第121章 大浪淘沙(上)
秋风渐起,夕阳的余晖将古老的山城染黄,重庆这座闻名天下的火炉温度骤降,茵茵弥漫的湿气也没盛夏那么浓重了。
蜀军政府的大院里仍旧与往常一样热闹喧闹,进进出出的军政府各级官员和各部军官,大都是麻辣火锅般的性子和大嗓门,笑声、骂声、打诨插科声与各种声音交集一起,构成了重庆蜀军政府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办公大院西侧的独立小院里,军政次长兼训练处长刘秉先送走了来他办公室聊天的议长吴玉章,吩咐副官什么人也不见,回到办公室关上门,反复阅读昨日发行的《华西时报》第一、二版,再从抽屉里取出三弟萧益民写来的两封信重读一遍,最后抽出支香烟缓缓点燃。
刘秉先实在难以想象,竟然有一万七千多名知识青年从四川各地汇聚成都,争相角逐新成立的四川陆军军官学校首届招收的二百五十个学员资格,更没料到三弟萧益民从北京请回了前两年饱受排挤、一怒之下离开四川的新军元老徐孝刚和周道刚,分别委以军校教育长和训导主任的要职。
对于三弟萧益民的宽广胸怀、深沉心机和惊人的办事效率,刘秉先除了佩服就是感慨,原本他只要对再三恳请他回成都的萧益民点个头,这个刚成立就名动全国的四川陆军军官军校的教育长一职,就是他刘秉先的了,可现在……
刘秉先每个月至少收到三弟萧益民的三封信,萧益民对他的手足情感不但没变,反而日渐深切,每封来信都不下三页纸,内容驳杂,无所不谈,品评天下大事、分析巴蜀现状、告知康藏平叛、陈述建军思想等等,都在萧益民的来信中频频出现,而且丝毫不隐瞒他与时俱进的崭新思想和忧国忧民的满腔抱负。
萧益民的每一封来信,都让刘秉先反复品读,进而夜不成寐,刘秉先每次都意识到,自己与三弟萧益民之间的差距,越拉越远了。
刘秉先之所以在毕业归国之后返回重庆,除了敬仰和追随中山先生倡导的革命之外,还有个重要的、但说不出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