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脸色一变,声音变得低沉起来,“嫣然,皇兄的为人你还不知道吗?如烟是我这一生的挚爱,我这些日子是操劳国事冷落了她而已,等过些日子,我就会将如烟接进宫里来,封她为贵妃。”
朱嫣然面色和缓下来,“皇兄你不是在敷衍我吧?哼,皇兄要是辜负了如烟姐姐,嫣然可不答应!”
朱允炆苦笑,“你这个丫头,当真是牙尖嘴利不饶人的很。这事儿我已经跟皇后说过了,准备过几天就跟母后提提。你要不信,可以问皇后去。”
叹息一声,朱允炆又道,“其实,进宫来就很好吗?这深宫之中勾心斗角,如烟性子柔和平淡,朕还真怕她不适应宫里的生活。可是,朕是皇帝,如烟不进宫,我们又能如何相守在一起?”
朱嫣然也是幽幽一叹,“皇兄,进宫后有皇兄照顾,如烟姐姐会快乐的。再者说了,她还是沐风的表妹,有这一层关系,也可以保护她。”
朱允炆点了点头,神色渐渐开朗起来,开了句玩笑,“嫣然,这样一来,我跟沐风倒真成了亲上加亲的人了。他不但是大明的重臣,还是朕的妹夫和国戚——天哪,妹子,日后你可要给朕好好看管他,千万不要让他得意忘形,恃宠而骄啊!”
弄清了如烟的事情,朱嫣然心情放松下来,她嘻嘻一笑,盈盈向朱允炆躬身一礼,“皇兄放心好了,这冤家要是敢做那种祸国殃民的佞臣,妹子第一个就不放过他!”
第七卷 瓷韵流风 第254章 瓷艺大典
商部衙门设在皇城内。凡事开头难,一个新设立的衙门,要想进入正常运转,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连半个多月,林沐风和高巍和卓敬三人,都忙于种种“管理规章”的出台以及各级人员的配置等诸多事务性工作。有了朱允炆的强力支持,朝廷很快从各部、衙门中抽调了一批中低级官员和数十名杂役进入商部工作。
而随着朝廷开放海禁、鼓励从商、设立商部衙门诏书的公告天下,商部在大明各地的分部衙门也在紧锣密鼓地成立之中。林沐风认为,商部是一个管理通商事宜的衙门,或者说是一个机构,其不同于朝廷其他部署衙门,必须要在基层设立独立于地方衙门的专门衙门。当然,商部的分部衙门只在商业繁华的大城市设立,譬如徐州府,青州府,苏州府,扬州府,等等。
就此事,朝会又争议了好几天,在朱允炆的强力推动下才得到了通过——各地商部分部作为朝廷商部的派出衙门,直接归属于朝廷商部,而朝廷商部则直接听命于皇帝。各地商部分部衙门的官员,或者从当地衙门中抽调配置,或者由吏部委派……这是一项非常繁杂的工作,据林沐风估计,要想真正运转到位,大概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京师的商部衙门很快便进入了正轨。但作为一个新生的官方衙门,如何去运作,如何去履行职能。管理商务,也是千头万绪,需要一一理清。
林沐风根据现代社会的“商管”理论,经过一番变通后,尽量结合大明社会地现实,制定出了一整套的商管思路。
其一,要先将所有城市中的店铺进行造册登记。发放由商部印发的“经营许可证”,类似于官方契约。以后。凡新开商铺必须要到所在商部衙门登记核准发证;其二,根据商铺的“营业额”和贸易总量以及商品门类分别收取赋税,制定出一系列的赋税额度,每月收取一次;其三,对商铺贸易和产品进行价格控制,严禁哄抬价格欺行霸市等行为,打击不正当竞争;其四。保护中小商铺,在税赋上予以减轻……
实话实说,大明商贾的社会地位虽然不高,但朝廷对商人地赋税还是相对较轻的。商部地成立,一来增加了商业贸易中间环节的赋税,二来对整个市场进行了宏观上的“调控”,三来鼓励和保护中小商铺的发展,只要进入良性循环。大明商业不难进入前所未有的繁盛阶段。
林沐风“兼职”太多,商部的日常事务其实是由高巍和卓敬两人具体来做,林沐风所做的就是定时与两人进行“沟通”,签发一些“文件”和“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