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中不许携带内眷,这点常识林沐风岂能不知。但皇太孙的“恳求”,他又怎能不办。他明白,这朱允炆肯定是要趁着远离京城地时候,与如烟好好“团聚”一番。其实,这也是人之常情,但问题在于,如烟虽然可以化装为男随从跟随在自己身边,但孤男寡女怎么相处?还有,她乃是一个弱女子,谁来照顾她的日常起居?考虑来考虑去,还是柳若梅推荐了若兰。用柳若梅的话说,若兰与如烟脾气相投,这几日相处的很好,让她去最合适不过了。想了想,林沐风只得点了头。
……
一早。以西大营骑兵为主的三万精锐骑兵,数百锦衣卫组成的亲兵侍卫队,万人地辎重队,还有护卫朱允炆的数千名御林军,大军号炮三声,旌旗招展,浩浩荡荡地离开了京师南京。林沐风一身银色的铠甲,手持宝剑,在马上回头向身后望去,雄伟的南京城墙渐渐消失在视线中,只有那城头上迎风摇晃的猎猎军旗,依旧是那么的醒目。
朱允炆的仪仗和护卫军走在中间,林沐风的骑兵队和亲兵侍卫队行在最前面,最后是押运着火器粮草的辎重队。被一众御林军紧紧护卫在其中的朱允炆,不时用焦急地眼神望向前面地林沐风,林沐风似是心有所感,回头来向他会心一笑。朱允炆心中一喜,知道如烟也在军中,便安心赶路,只要远远地离开京城,他就是海阔天空凭鱼跃了。
第五卷 落日狼烟 第174章 步步杀机(1)
北平,燕王府。
姚广孝仍旧是那一袭不僧不俗的装扮,他向来如此,愣是不愿意公开穿上燕王属臣的冠袍,朱棣也从来没有去勉强他。在朱棣看来,这种世外高人能投效于自己麾下,完全是一种偶然和幸运,对于姚广孝,朱棣是颇为礼遇的。起码,在燕王府里的数十位辅臣谋士中,姚广孝所受到的待遇是最高的。
当然,姚广孝也确实为朱棣做出了很多。可以说,如果没有姚广孝,历史上的朱棣造反成功的可能性要大大降低。朱棣“靖难”称兵前,姚广孝推荐相士袁珙以占卜等方式,并通过对当时政治、军事形势分析,促使朱棣坚定信心;又于王府后苑训练军士,打制军器,作好军事准备;建文元年六月起兵前夕,计擒北平布政使张昺、都指挥使谢贵。靖难之役中,他留守北平。十月,辅佐燕王世子率万人固守北平,击溃朝廷数十万北伐之师。此后,仍多赞谋帷幄,终使朱棣夺得皇位。
这是历史。然而,这一段历史,却因为一个穿越者的到来,而渐渐偏离了轨迹。而这,又似是姚广孝和朱棣无法抗拒的宿命。
整个大殿中没有旁人,只有朱棣和姚广孝。
姚广孝上前施礼,低低道,“道衍以为,此番朱允炆离京,是殿下发动的好时机,殿下需当机立断,只要除了他,这储君之位必然为殿下所得。”
“道衍先生。这如何使得?允炆乃是本王的侄儿,本王岂能下得了手?再者说,只要允炆被刺,父皇以及天下人肯定怀疑是本王所为,本王岂不是要背负上一个嗜杀侄儿地千古骂名?”朱棣摇了摇头。
“殿下,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只要殿下能坐得江山。何人敢说三道四?殿下,暗中所为只要不留任何把柄。即便是皇上,也无可奈何。况且,皇上老矣,殿下拥重兵于北平,雄视塞外,皇上绝不能轻易动殿下。只要朱允炆一死,这天下间。这诸多藩王皇子,还有哪一个能比得上殿下之雄才大略?道衍以为,皇上必然会将储君之位传与殿下——因为,皇上没有选择。自古皇权之争,一个明君英主的诞生,多伴有非常手段,如果没有玄武门之变,何来的唐太宗李世民?殿下。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哪!”道衍心里一笑,继续劝道。他心道,别人不了解你朱棣,我姚广孝还不了解吗?你手段狠辣,野心高涨,比李世民有过之而无不及。又岂能会在乎一个侄子的性命和什么千古骂名。
“道衍先生,话虽如此,但本王绝不能这样做——这事休要再提了。”朱棣还是摇了摇头,“我们专心练兵,等待时机罢。”
姚广孝眉梢一跳,但想了想还是保持了沉默。半响,他向朱棣躬身一礼,扭头离去。
朱棣缓缓起身,在殿中踱步着。突然,他的眼中投射出一缕阴森的杀气。沉声道。“蒙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