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群为人虽然清尚有仪、雅好结友,却也不苟言笑、公正直言。其实他们两人早就认识。在颍川时,两人都是颍川书院学子。但陈群出身名门望族,跟郭嘉相交不深,又见郭嘉平日里放浪形骸,自然而然地产生嫌弃厌恶之感。郭嘉又年轻,也是狂放不羁,除了荀彧几个好友,他也不屑于跟那些名门子弟为伍。一来二去陈群、郭嘉两人因几次冲突产生芥蒂,那时有荀彧这个和事老在,他们闹将不起来。可是分别多年后再次相遇,两人不自觉想起先时旧事。
“长文兄,你跟奉孝是旧识?”袁尚问道。
“昔日跟奉孝兄、文若兄他们同在颍川学院求学,倒是认识。”陈群答道。
“他乡遇旧识,此乃值得庆贺之事,不如今晚过我这来共饮一杯。”袁尚建议道。他隐隐察觉两人又矛盾,也想趁此机会化解掉,毕竟两人今后是要一起共事的。
“公子好意在下心领,只是大战在即,不当再宴饮,要是耽搁了军务,在下吃罪不起。”陈群拒绝道。
袁尚语塞,他想不到陈群竟然跟田丰那个老顽固有些像。
等回到房间里,袁尚才向郭嘉询问事情的缘由。
郭嘉委婉地诉说一遍,并解释道:“我跟他虽然牵扯个人私事,却不会因私废公。”
“想不到奉孝你这般潇洒之人也会记仇。”袁尚笑道。
郭嘉摇头苦笑,“倒不是我记仇,每次闹事之后我都是一笑而过。只是长文刻板得紧,每次都揪我的不是。”
袁尚也不知如何处理两人的事。郭嘉是懒散放浪惯了,不是曹操、袁尚这样的君主是不能容忍他这般不治行检的臣子的。陈群清尚耿直,要是这样的人在手下任职,一定是三天两头检控郭嘉的。其实田丰、王修等人也是多次检控过郭嘉,但都被袁尚压下来。再则郭嘉虽然放浪懒散,大事上却是表现出色,田丰等人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恐怕今后奉孝不得清静了。”贾诩难得地笑道。
在袁尚心里,他更喜欢贾诩这样的臣子。不但才智高深,还懂得为人处事。不但善解上意,还懂得保全身家。虽然是个老狐狸,却也是仕途上的不倒翁。而郭嘉虽然才智非凡,却过于光芒四射,要是投在袁绍之类君主手下,恐怕命不长。
郭嘉摇摇头,说道:“长文有时虽然刻板,却是个难得的政才。他精通古今礼法吏制,擅长执法说理。要是在朝中,必是尚书之才。”
袁尚笑了笑,“看来奉孝还是他知己,不若我为你们两人劝说和解。”
“有些事是不能强求的,就是我愿意和解。但长文还是会秉公执法,如我触犯礼制,他还是会检举于我。”郭嘉直摇头,“我是不会因私而废公的,公子宽心。”
袁尚吁出一口气,没有再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