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页

晋王见契丹人撤退,也就还师。因李存璋死守有功,之后晋王又任命李存璋为大同节度使。

晋人包围泽州已一年有余,泽州刺史一直坚守,后来听说河北诸州都已经归晋王所有,知道泽州难以保全,所以打算投降晋国。他和大家商量。大家认为打晋王李存勖残忍好杀,上次在阵前投降李存勖的刘鄩军卒,都被李存勖暗中杀死。大家认为弹尽粮绝地时候投降,恐怕仍不能免于一死,所以没有听从他的意见。

泽州众人暗中计划,深恐刺史暗中投降李存勖,他们死无葬身之地,所以突然起事,一起杀死了泽州刺史,全城士卒绕城坚守。

只是泽州外无救兵。内无粮草。后来城中的粮食吃完了,野菜树皮都没有了。以至互相交换孩子,以食人为粮。

泽州将士无奈,对晋国将领道:“我们出去投降,又害怕被你们杀死,请求让我们穿着甲胄,拿着兵器出去投降,等到事情安定然后就把我们放了。”

晋国将领答应了他们的请求,贝州士卒三千余人出城投降了晋军,他们把兵甲放下以后,晋军包围了他们,并全部杀死。然后晋王任命毛璋为泽州刺史。从此以后河北地区都归晋王李存勖和李昇所有,只有黎阳还被后梁占据着。

天平节度使兼中书令琅邪忠毅王王檀,为了扩充兵力,招募了很多盗贼,并且安置在自己的帐下充当亲兵,以表示信任。一日,盗贼乘王檀没有防备,突然进入王檀府中。

王檀见他们来意不善惊呼:“你们意欲何为?”

盗贼道:“岂不闻贼性难改,我等逍遥自在之人,如何可以在此地受尽约束!”

盗贼不由分说,将王檀杀死,啸众举事,意欲趁梁朝混乱,割据一方。天平节度副使裴彦,率领军府的部队讨伐盗贼,盗贼毕竟组织混乱,无法和军队相提并论,裴彦很快就把他们都诛杀,安稳了地方。

契丹王耶律阿保机,见晋王李存勖回兵魏州,又开始骚扰晋国。劫掠财物,并不大规模和晋军交锋。

晋王李存勖甚感头疼,向郭崇韬问计。郭崇韬道:“大王可与吴国联系,共同攻击后梁,吴国在梁国后方,如此可以让梁帝首尾难顾。我们于吴国前后夹击,梁朝江山共同分之。吴王垂涎梁朝江山,必然答应。如此我们可以节省兵力,应付契丹人和李昇。”

李存勖派遣使者出使吴国,商量两国共同攻打后梁。吴王见信大喜过望,他早想趁机夺取梁朝江山,自然不再怠慢。十一月,吴国任命行军副使徐知训为淮北行营都招讨使,以及朱瑾等率兵开赴宋、亳和晋军配合。过了淮河以后,将讨伐后梁的檄文张贴到各州县,进兵包围了颍州。

梁帝朱友贞此时寝食不安,食不知味,睡不安枕,他并未意识到自己宠信宠信小人,致使朝政腐败。而是认为梁朝骄兵悍将,违背旨意,各自为政才导致今日地局面。

朱友贞听闻吴国也进犯梁朝,哀声叹气,李存勖的兵马驻扎在卫州,与东都近在咫尺。随时可以挥师而来,而自己身边又没有可以信得过的将领,怎不让他长吁短叹。

张汉鼎进言道:“陛下,如今战乱频仍,河北之地失之大半,吴国又趁机来犯。非常之时必行那非常之事,卢龙节度使,护国公李昇,屡受国恩,此人勇武过人,计谋非常。陛下可命其和晋王李存勖交战,夺回卫州等地。一则,可以不必动用陛下的将士和兵力,这些将士和兵力可以去阻挡吴国进犯。二则,可以消耗李昇的兵力,以免他将来势力太大,重蹈杨师厚之覆辙。三则,以狼驱虎,让李昇和李存勖互相残杀,陛下坐收渔翁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