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页

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盛端!

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

墨迹未干,冯道望着这首杜子美的《垂老别》,心中无限凄凄。

从幽州通往东都这一路,一路所见惨状连这首旧诗中所描述的场景都是大大的不如了,硝烟四起,兵祸横行,催逼的不但是那如山的赋税,还有人命,春耕伊始,就到处有人在拉壮丁,强行征收谷种为军粮,老残见活不下去了别自杀了事,可怜那几岁的娃娃……

大多数人开始逃难,和往年只知往南的四散而逃不同,冯道发现这些难民却是有了方向性,“燕幽和煦,李节度大仁。”的说法在难民中广为传诵。

当然,这不是原话。百姓的原话无非是“燕幽打仗不抽丁”、“朝廷分发田地”、“免赋税”、“李节度勇猛无敌,连晋王都不是对手”之类地。

冯道自幼家贫,很明白这些百姓的心思,他丝毫不怀疑这是李昇刻意派人在流民中故意挑拨,让流民都涌向燕幽,幽州别的什么都不缺,就是缺人口。但有一点令冯道想不通,李节度看起来就是那种没有丝毫感情的军阀。为什么有时候会做出那么多看起来利民不利己的举措来。

冯道自认为很会做人,在幽州期间他拐弯抹角的向李节度使提了许多的建议以吸引他地注意,比如说“凡孤寒士子、抱才业、素知识者”,即贫穷的、无背景地读书人和有真才实学、有事业心的人,都得到提拔重用,而唐末的世家显贵、品行不正、办事浮躁的人则应该被抑制或冷遇,还有雕版印刷术大力拓印儒家经典。在李昇那不时发出亮光的眼中中他知道自己的这些小伎俩丝毫没有瞒过他,但李昇都一一的让人纪录了下来,这让他很受感动。

自从李存勖两败于幽州之后,李昇在中原地威望无以复加,没有人怀疑他是一方霸主的地位,比当初的刘守光时应当不止强上一倍两倍,也丝毫没有人怀疑他要杀个人跟捏只蚂蚁有什么区别,但始终还是那么的平易近人。

说实话这次节度使大人派他出使东都实在是有点让他受宠若惊。就连经过老家景城的时候他都没有回家去探望一下年老的父亲,这可能是他出人头地的一次机会。

身后的马车上装地东西足够让任何人心动,他并不担心路上会不安全,鹰扬商号的名号已经响彻了河北平原,即便的各方节度使也要卖点面子,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是幽州李昇的产业。何况再有个两天的路程就要进东都了,说起来水路畅通果真便利不少,他从幽州到东都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剩下地只是手段的问题了……

幽州城 燕王府议事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