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页

“孙兴公正在汉国!”陈浩一字一顿地回答。

封奕此刻心中冰凉。完了,完了,孙兴公来了辽西,我还是辽西第一大才么?

“不过……”陈浩话题一转,继续说:“我王却瞧不起孙兴公的本事!”

封奕心中一喜,要是汉王就在眼前,他绝对会扑上去亲汉王两口。

这才对呀,孙兴公这样的大才,就应该闲置。你说我坐到这样的高位容易吗?我杀了多少同胞才在胡人这里做上高官,我这样的人才能算“大儒”!孙兴公,不过就是会做几首好诗,凭什么他的名气在我之上?汉王瞧不起他,这就对了,不会拿自己同胞的头颅向胡人献媚,那算什么“大儒”,狗屁大儒。

旋即,无数的疑问泛上封奕心头,他讶然问:“孙兴公,怎么到了三山?汉王为什么看不上孙兴公的才能?”

“朝廷封赏汉王以孙兴公为使……”,陈浩解释说:“汉王曾说,治国之术,全靠‘经世济民’学说,也就是经济学。

按汉王的说法,这经济学包含许多学问,包括算学、货殖学、商学等等学术。

汉王曾言,孙兴公文辞华美,令人叹为观止,也算是文人中的佼佼者,然而,孙兴公所学,仅仅是在基础教育上出类拔萃,治国之术还需专才。

若孙兴公熟悉刑律,可为司法官,整肃一方风纪,然而,他不懂。

若孙兴公精通算学,可为户部官员,使一方富足兴旺,仓廪充裕。然而,他不懂。

若孙兴公知兵法,可统军征伐一方,使四境安定。然而,他不懂。

孙兴公此人也,除辞藻华美外,也不懂货殖学,也不懂商学。我王曾言,国家强盛在于奇淫巧计(科技),在这方面,万卷圣贤书的作用抵不上一粒扣子。

所以,只完成了基础教育的孙兴公——给他一把琴,他会是个合格的吟游诗人,走街串户吟唱华篇丽句,以娱乐百姓,顺便帮助不识字的百姓诵读布告文本,以使官府律情得以下达。

汉王曾言,这样的人才,乡间田陌不可或缺,朝堂之上绝不可容其立足。因为……”

陈浩凑近了封奕,一字一顿地说:“王曰:此等人,虽下笔千言,洋洋洒洒,其实是空洞无物,无一用于国。他们全不懂逻辑,也不懂经济,更不懂算学,却坚持不学,并以他的‘认定’而自鸣得意,千年不懈地党同伐异——国之大害,莫过于此。”

陈浩说这话时,心中充满了不甘,自己饱读了十几年的圣贤书,怎么就不如一粒扣子呢?魏晋风流,什么是魏晋风流,不就是坐而清谈吗?汉王高翼竟然看不上清谈,偏偏要他们这些清谈之士起来亲手做事,这怎能让他甘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