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页

另外,你教给她的腌菜手法她已经传给宫里人,她说要谢谢你,因为这样一来,族人冬天里就有菜吃了,但腌菜需要大量的辣椒,她父王希望你多卖些……信里还说:冬天快到了,乐浪的冬天寒冷无比,还没有什么好东西吃,所以她想来我们这里玩几天……”

经过初始的试探之后,高翼发觉高句丽没有在他诱拐高卉一事上表现出敌意。当铁山码头与冬音忽码头建成,两地的“汉商居住专区”也没费什么波折便如期完工,三山地区的各类商品大量售往高句丽,高翼便不愿在自己与高句丽的关系上留下阴影,他不顾高卉的反对,毅然把这位九公主送回家。

当双方交接这位九公主高卉时,高句丽王不知动了什么心思,竟出动所有的水军舰船出海扬威。不过,高翼用了一个春夏秋的时间只造了两艘船,可以想象这两艘船的巨大无朋。这是两艘中型纵帆船,被命名为驰锐号和追锋号,它可以逆风行驶,载重量达200吨左右,每船可承载300名士兵。

这样的大船即使到了明代也是巨型船。双方交换人质时,高句丽王一见这种高出其座舟数倍的巨舰,顿时打消了当场动武的念头。而后,贸易形势的发展令高句丽王更深地依赖三山,再加上高句丽也没有贸易保护的意识,其武器制造业、农业与木器业在高翼的大量倾销下濒于破产。而后的形势发展,令高句丽王心有不甘但有心无力。

第38章 刀剑结算(下)

高卉回到国内后,并没有与三山断去联系。由于三山地区人口扩张过快,宇文昭忙不过来的时候常请聪明伶俐的高卉帮忙,三山水军都认识这位九公主。相对于沉静而严肃的宇文昭,他们甚至更喜欢与这位性格明快的小女孩交往。

刚开始,高卉每有抵港的船只,都要派他们带回一封信,而后习惯成自然,水军商船启航前也习惯到宫中问一问这位小公主是否有信件带回。就这样,宇文昭与她一直信件往来不断,看高卉叙说的风土人情、宫内生活、还有她不时转述其父王的各类小要求,已成了宇文昭的例行公务。

“不行,绝对不行”,高翼断然拒绝:“自高卉回去后,其实高句丽已经摸清了我们的具体位置。因为我带高卉回三山的时候犯了个错误,当时我们急着回来,但水手又不熟悉航路,所以我只好让船沿海岸线一路北上。

若高句丽有心,照葫芦画瓢,一定会找见我们的。现在他们之所以不动手有两个原因:从海路走,他们担心我们那两艘巨舰;从陆路走,则挑战了慕容恪的耐心。

嘿嘿,如今这是什么时代!都流行用刀结账了,谁愿付钱。我们的货物越好,越让高句丽垂涎,越需提防他们……你知道,我们现在只有两万人,连契丹八部内的一个小部落的实力都不如,罗攫殆尽才组织起3000士兵——南岭关500人不能动,牧羊城200人不能动,城里要留人维持治安,水军1000人又不能少,我们手头能动的兵力有多少?不足一千!

扩军吧?军队里容纳的都是青壮,绝对的青壮,我们的兵丁与人口比例已占到1:6,不能再扩了!这个比例太高,若不是我们人少,靠贸易换回来的粮食可以养活自己,我们也必须像匈奴人一样,要四处劫掠才能生存下去。

阿卉说她要过来,她过来算什么,高句丽特使?正式出访?她准备随身带多少侍卫?就算她只带几个人——我们扩张的太快,人心不稳,万一那侍卫队里有人里应外合,我们怎么办?”

宇文昭淡淡笑了:“那丫头心眼儿多,你以为她待这里一年,看不出你的虚实吗?她回去有三个月了吧,高句丽王迟迟不动手,是担心你那点兵力吗?”

高翼闷闷不乐的反驳说:“你的意思是她想嫁我,所以没将这里的实情告诉父王?”

宇文昭脸沉了下来,阴阴的一言不发。高翼显然也没把这玩笑当回事,他继续自言自语:“造什么货币好呢?雍凉地区现在流行布帛当钱、青冀流行鹅眼钱(只有鹅眼大小)、东晋还流行铁钱铜片钱,据说那钱跟蚕豆一样大小,入水不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