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承听叶知秋认可他的断言,却没有半点得意,反而焦急地问道:“停食用泻下药,不对吗?”
叶知秋道:“当然对,只是,用得早了。”
陈承疑惑地望着他。
叶知秋道:“病人生病是因为吃得太多了,伤食了,这个时候,食物是在上鬲,要想把多吃的食物排出来,应该用吐法,吐出来就好了。但是,前医没有用吐法,而是用了泻法,这就麻烦了,因为这个时候食物还没有到肠子,用了泻下药,没有东西可拉,反而把脾胃给伤了。脾胃内伤,运化失司,食物都堵在胃,无法消化。而前医一个劲用泻药,肠子里又没有可以拉的东西,只能是进一步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进一步受损。而且,这些乱七八糟的汤药灌进去,却下不去,全部都堵在上鬲了。当然就成了恶性循环,越吃泻药越胀。”
陈承听完,恍然大悟,连连点头,道:“是这么个道理。那现在用吐法还有用吗?”
叶知秋道:“现脾胃受伤太厉害,不能冒然用吐法了,应该先醒脾,把脾胃的运化功能恢复了,然后再用吐法把前边吃进去的乱七八糟的食物汤药都吐出来。才有可能治好这个病。”
旁边老者一听,到底是大名鼎鼎的知秋国舅,一上来就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找到了治疗的办法,“看来,少爷一条小命有救了!”
可是,老者高兴得早了点,接下来,叶知秋说的话,又让他心凉了半截。只见叶知秋站起身,在屋里转了几个圈,沉吟着慢慢说道:“现在有个很危险的问题,病人吃了这么多泻药,都聚集在体内,一旦上下通了,一起发作起来,那时候,便如同决堤的洪水,奔涌而下,只怕等不到三天,就会活活拉死!”
床上少年已经奄奄一息,不过神志还是清醒的,听了这话,不禁苦笑,道:“想不到,我苏轼大好男儿,竟然死于吃食!可悲可叹!”
叶知秋正要坐回凳子,一听这话,屁股一歪差点坐到地上。幸亏旁边陈承一把把他拉住:“国舅小心!”
叶知秋挪了挪屁股,在凳子上坐稳,瞪眼瞧着那少年:“你,你叫,苏轼?”
少年点点头,有些疑惑地瞧着他。
叶知秋喜道:“眉州眉山有位文豪名叫苏洵,你知道吗?”
这个时候,苏轼年纪还小,还没有成名,如果眼前这位真的就是文学家苏轼,那就只能提他父亲苏洵,而不能直接提他,否则不好解释自己究竟怎么知道的。
这少年,正是一代文豪苏轼苏东坡!这是才十五岁,奉父亲之命,带着老仆出川游离天下,增长见闻。来到京城,不想因为贪吃,又遇到庸医,差点把小命给送了。
那少年听到他提到父亲的,面露喜色,道:“苏洵就是家父。——国舅爷认识家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