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皇后点点头,道:“就不知道福康这孩子乐意不?”
“她应该是乐意的,朕瞧他们关系还不错,福康这孩子眼高于顶,但是对知秋这孩子还不错。”
曹皇后笑了:“是啊,那天她刚苏醒过来,趁着咱们在外面,知秋还摸了福康的脸呢,瞧福康好像也没有生气,还挺高兴的样子,也不知道他们两什么时候偷偷好上了,我们都不知道!”
仁宗淡淡地点点头,他其实内心不是很满意这门亲事,只因为叶知秋是孙老太医的孙子,而他现在认为,自己二儿子的死,就是孙老太医误治造成的,也算得上是仇人了,怎么能把最疼爱的女儿嫁给仇人的孙儿呢?虽然叶知秋过继给妻子的娘家了,但是心中这隔阂却一时难以抹去。
之所以又有这种想法,主要是现在有求于他,想用一个能替代的条件,取代叶知秋很可能会提出的赦免孙兆一家的要求,而能够换取性命的东西,在皇家来说,便是嫁公主了。某种程度上说,这是皇帝能给的最高的赏赐了,这才抵得上孙兆一家的性命,同时也能够消除叶知秋心里的哀伤。另外,毕竟孙老太医救过皇后的命,现在要定他的罪,杀他儿子孙子,有些不忍,把公主嫁给他的孙儿,也算是一种找补。
当然,仁宗还有一个考虑,那就是进一步联络与吴王家族的联系,北宋时期,皇室普遍存在着与‘将门’通婚的习惯,仁宗娶曹皇后,也是这种考虑,曹皇后的爷爷就是枢密使曹彬,后来的鲁国公主也嫁给的曹家,所以,把福康公主嫁给曹家,符合这种习惯。
既然皇后没有什么意见,这件事就这么定了。
仁宗把叶知秋叫到了自己的御书房,把包拯上奏报告京城发生丹毒瘟疫的奏折递给他看。叶知秋看了,没有做声。
仁宗瞧着他,道:“这一次,你立了好几件大功,朕要好好嘉奖于你,说吧,你想要什么?说出来,朕都答应你,当金银珠宝哪些就不用说了,你不说朕也会赏赐于你的,嘿嘿”
见到叶知秋正要开口,仁宗却抢先说道:“不过,孙兆家的事情就不要再提了,你现在是曹家的人,跟孙家已经没有任何关系,所以,他们的事情不要那来求朕!”
叶知秋正要说的就是这个,听他居然抢先把自己的话堵住了,禁不住心头有气,道:“如果这个不能提,那我没有什么要求,治病救人本来就是我们学医人的职责,不用赏赐什么。”
这个仁宗已经料到了,捻着胡须道:“你不仅发现了失传的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还治好了赵曙王子和福康公主他们,朕很高兴,朕跟皇后商议之后,决定把福康公主赐你为妻。”说罢,捻着胡须等着叶知秋欢天喜地磕头谢恩,不料叶知秋却只是阴着脸,说道:“多谢,但我不能答应!”
仁宗差点从龙椅上跌下来,他什么都想到了,却没想到叶知秋会拒绝,当下脸就阴沉下来了,道:“你说什么?你不答应?你要知这件本来是不需要跟你商量的,但是,朕还是先把这间事情告诉你,只是让你高兴高兴。竟然说不答应!”
叶知秋道:“我知道官家为什么要把公主嫁给我,无非是要把治疗丹毒的方子传授大家,治病,这个不需要什么我也会这样做的,所以,官家没必要用公主换取我的方子。”
叶知秋到底是现代穿越过来的,不像古代人那样惧怕皇帝,也没有什么君臣概念,又是个书呆子,对人情世故一窍不通,加上皇帝不肯赦免孙兆他们,心情压抑,想什么就说什么了,把个仁宗气得脑袋冒烟,怒道:“你说什么?什么用公主换取方子,真是一排胡言!若不是看你年少无知,朕便治你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