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页

本草王[精校版] 沐轶 2095 字 2023-03-15

“这些话那日那小子都说过了,这些如何能证明案件存疑呢?”

“温病是不是真的不同于伤寒,是不是真的不能按伤寒医治,如果是真的,那孙老太医我们大家都错了,因为我们大家都不知道这一点,都是按照伤寒去医治的,不知者不为罪,那孙老太医就不应该被追究罪责,因为大家都不知道这一点。自然怪不到他。所以,这件案子说到底,应该查清楚究竟温病是不是真的不同于伤寒,真的不能按伤寒治,这一点必须查清楚。如果查清了的确是这样,那就无罪,反之,则可以定罪。当然,也应当考虑当时情况紧急这一点。酌情从轻处罚。”

仁宗阴着脸瞧着他,半晌,才扭头望向苏颂:“你的,怎么个看法?”

苏颂道:“这个案子微臣没有参与听审,只是道听途说这么听说了,这几日,林太医也跟微臣讨论过,说过这个问题,微臣细细思索,也觉得这件事关系重大,不仅关系到孙家是否定罪的问题,更关系到整个辨证论治的问题,如果能证明温病的确不同于伤寒,不能按伤寒治,那将引起整个杏林医界的一场巨大风暴,因为,那就说明我们以前所学,圣贤留下来的关于这方面的论述,都是错的!而以后我们如果按照新方法给那些温病患者医治,便可以拯救千千万万的病患,那就关系到千千万万的性命了!所以,微臣以为,这件事必须继续观察,就让国舅爷按照这法子来医治,看能否在真正治病上起到作用。最终回头再来解决孙家的案子,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仁宗沉吟不语,苏颂后面一番话倒是说到了他的心里,也点醒了他这件事的重大意义,宋朝皇帝非常注重医术,这才引得医术在宋朝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在听说又一场可能到来的医学变革,怎么不让他精神为之一振,官家差不多都是想励精图治干一番事业的,仁宗也是如此,当年他让范仲淹搞变法,也是为此目的,现在如果能领导医学革命,那也是一件造福千家万户子孙后代的大好事。

仁宗缓缓点头,背着手转了几个圈,终于站住了,道:“好!既然两位都说这件案子存疑,那朕就信了你们,上次给了孙家一个月证明这个问题,觉着不够,那朕就多给一些时日,限时一年!就让你们两个负责,加上那小子,一年后,来禀报于朕,须得拿出实实在在的东西来,就算还不能完全证明温病不同于伤寒,只要能拿出东西证明这种可能性很大,朕还可以再给你们延长时间继续探究。但是,如果一年之后,你们拿不出像样的证据证明这一点,朕便要依律处决孙家案子了。两位意下如何啊?”

林亿和苏颂忙躬身道:“谨遵圣谕。”

官家随后下旨,以大不恭罪判株连孙家成年男丁斩监候,第二年秋后行刑。本来,大不恭罪是十恶重罪,应当斩立决的,不需要等到秋后问斩,但官家圣旨延后一年行刑,便是给叶知秋他们时间证明。

消息传到监牢,孙家人得知还能多活一年,又喜又悲,哭成一团。好在有了皇后娘娘照应,徐牢头严加看守,再也没有发生骚扰女眷的事情。而赵夫人等太太、奶奶的娘家花钱活动了,却也没有任何效果,只能整日里哭泣。

叶知秋多次跟吴王曹玘和王妃说想去监牢探监,可是王妃很为难地告诉他,按照大宋刑律,钦犯没有官家许可,是不准探监的,在行刑之前的晚上,才能见家人。同时,王妃还告诉他,皇后娘娘为了避人口舌,对家人要求非常严格,不准依仗皇后娘娘的威仪,就做一些违背纲纪国法的事情,所以,他们也不可能强令要求探监,连通信都不准。不过宽慰他皇后娘娘已经下旨让善待孙家,应该不会有事的。

叶知秋明白了,看来,当曹皇后的亲戚,也不是什么都好,有时候可能会比旁人受到更多的限制。他也是无法,只能遥祝伯父他们在大狱平安。

※※※

林亿和苏颂两人领旨之后,登门拜访叶知秋。

叶知秋听到他们来访,赶紧吩咐请进来,在客厅里见面。

眼下的身份地位已经不同,林亿和苏颂只不过是侍御医,而叶知秋,已经是国舅爷,属于皇亲国戚了,两人对这半大的孩子都是执礼十分恭敬的。

林亿把经过说了一遍,把官家的要求说了,然后拱手问道:“官家现在需要温病不同于伤寒的证据,国舅爷准备如何证明呢?”